本报记者蒋建君
引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保障,不断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发展动力,以有限资源赢得更大发展,以科技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增长的新高地。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科技引领,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科技发展,是一个地区智慧和力量的集中体现。
“在激烈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江苏帕卓管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华深有感触,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软管、液压软管供不应求。
“民营企业家是我区两个加快的中坚力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的强劲动力。”江苏路博减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明明,参加常州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金坛班后深有体会。该公司依托同济大学抗振结构研究中心和自身研发部、技术部,先后承接了南京禄口机场、广州新客站等百余项重大场馆的减振工程。
我区将科技平台建设作为吸引、留住企业的首要前提。埃马克(中国)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监解亚千认为,企业要有新科技、新理念,政府也要提供优惠政策和服务。我区邀请专家举办科技金融、互联网+、品牌培育、知识产权等讲座,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目前,埃马克的产品广泛运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和通用机械等领域。
“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进一步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创业活力和创客潜力。”江苏茅山竹海农产品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鑫,德国留学后把先进管理理念带了回来,推进电子商务和茅山竹海品牌建设,“茅山竹海”被确定为全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谁争得了人才,就赢得了市场。我区以新兴产业布局为导向、企业需求为重点,深化“人才+产业”、“技术+市场”引才模式,并结合“金沙英才计划”,建设一支具有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领军型、创新型企业家队伍。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决于高质量产业;实现高速度增长,离不开持续存量增量提升。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三新一特”产业,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
我区以创新为号角,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色调,抢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瞄准“三新一特”推动产业迈向高端。
以创新为驱动,企业实现“裂变”增长。光伏产业上,形成完整产业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上,江苏金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斥资1亿欧元,收购欧洲第三大高端数控机床制造商———德国埃马克50%股权。
以创新为动力,金坛传统产业重焕“青春”。依托晨风集团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向时尚化、个性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以创新为支撑,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常州博瑞油泵油嘴公司攻克柴油喷射技术,开发高压共轨系统,成为我国唯一能批量生产柴油高压共轨系统的企业;华德机械有限公司超低温韧性球墨铸铁,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金旺包装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借势“互联网+”,为农化企业量身打造全球首套智能农化制剂车间;江苏唐龙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汽车电子GPP芯片首批样品成功下线,打破技术壁垒并走在国内半导体器行业前端……
创新是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主抓手,也是农业企业发展唯一出路。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将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拉长产业链,走出一条独特创新之路;一号农场将有机农业、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三者结合,做成一个金字塔农业循环圈,总经理姜方俊入选国家农业农村部第二批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
我区以深化产学研合作为重点,加快集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华罗庚科技产业园、金城科技产业园,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孵化器和加速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驱动,离不开政策支持。我区千方百计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想方设法搭建科创平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为企业和优秀创新科研项目争取政策扶持。今年5月份,中国(常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金坛区分中心正式揭牌运行。
记者短评:
创新发展成为我区经济发展不竭源泉与动力,但与五大发展理念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相比,仍然需要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短板。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的主体力量,要大力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要制定出台新一轮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团队活力强的优质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激励,促进其裂变发展,成为支撑金坛跨越发展的“根植性企业”。要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让更多企业收获政策红利,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以“聚力创新”为发展方向,坚持企业是主体、产业是方向、人才是支撑的思路,夯实创新发展基础。要多听企业呼声,找准痛点难点并对症下药,为科技创新搭建广阔平台。
我区正打造省内第二个德国中小企业集聚区 鲁婷/摄
金坛汽车生产线 王玉华/摄
新能源行业的龙头中航锂电 王玉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