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曾经的新华“第一楼”,到如今的高楼拔地而起,随着城市东扩南移步伐的加快,金坛现代城市步伐不断变靓变美。
李蕾 马晓璇
从1993年撤县设市到旧城改造,再到2015年撤市设区、建设滨湖新城建设,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供水保证率不断提高,污水得到全面处理,城市地块不断绿化,河道不断净化,路灯不断亮化,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我区全面进入苏锡常都市圈,主动融入常州主城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帷幕全面拉开。
金沙老城旧貌换新颜
问及40年的变化,很多人都会感慨,既怀念小时候的胡同老巷,又沉浸于新时代的幸福生活。家住刘家塘小区、今年60岁的刘敏回忆道:“过去,金坛就这几条街,逛街就去新花街、司马坊,这里人最多,但是几步路就能转完了。”从原来只有纵横几条街,到现在半径数公里的小城市,很多老金坛人见证着金坛城市的发展,也感受着改革开放40年来家乡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金坛没有高楼大厦。北到金沙大桥,南至人民医院,东到五角场,西到西门菜场也就是如今的八佰伴,这就是当时的城区了。”现在城市格局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宽,基础设施逐渐完备,这在当时是很难想象的。
改革开放以来,金坛先后经历5次总体规划的编制与修改,从1981年编制《金坛县城总体规划(1981~2000)》到2013年编制《金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对金坛的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随着时代发展,老城的许多设施和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区住建委副主任、总工程师李洪年表示:“老城更新改造既要保持历史风貌,又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居住环境。”近年来,金沙老城的城市设施全面提档升级。2007年,我区对春风一、二村实施综合整治,开启了老小区综合整治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对金坛22个老住宅小区实施综合整治,总投资1.2亿人民币。
老城改造中不可忽视的是城市交通道路建设,李洪年说:“老城改造过程中,我们整理路网骨架,拓宽狭窄道路,打通断头路,不断优化交通格局;利用路网改造,同步实施雨污分流、杆线入地,路灯完善等配套工程。”目前,城市照明在道路、公园、居住小区的亮灯率达100%;除华罗庚公园外,新增金沙公园、愚池公园、春风公园、下塘河滨河风光带一至四期、金沙广场、青年广场等一批公园绿地、休闲广场以及街头小游园。
滨湖新城生机勃发
2013年,滨湖新城建设全面拉开。先后建成了金坛大道、钱资湖大道、环湖路、横三路、纵四路等一大批主支干道,并同步实施了给排水、强弱电、燃气等配套管线工程的建设,配套建设了水系贯通工程,新建了钱资湖一期、下塘河五期等景观公园,用沿水系的景观廊道将老城和新城有机联系在一起。
吾悦广场、红星美凯龙等大型综合商业配套设施已经相继建设投运,碧桂园、新城、恒大、中梁、雅居乐、万科等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景、江南银行、金融中心、建设大厦等商务办公综合项目在滨湖新城都已陆续开工建设,市民中心、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也相继建成。滨湖新城,一座新型现代化城市框架已经全面形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金坛”市民入住。10年前,徐晶从常州嫁来金坛,在金坛一家企业工作,有着恩爱的老公和今年刚刚上学的儿子。“新城交通便利,配套的优质学校也多。我和老公商量后,最终选择在碧桂园买房,既方便我回常州娘家,也便于我们工作和接送孩子。”
绿色环境打造效应初显
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是金坛城市建设中的点睛之笔。为建设生态特色城市,倾力打造“福孝金坛、湿地水城”,城南湿地公园是金坛为民所办实事之一,也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效举措。
2007年,我区委托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城市水系旅游线路及沿河景观规划。通过对丹金溧漕河、下塘河、电胜河、老鸦塘、下坵河、钱资荡等河道湖泊组成的环城河水系的沟通,以及对水系两岸50~500米范围进行综合整治,创造良好的城市休闲生活环境。随着城南湿地公园规划的实施,“湿地养生”作为金坛新的旅游品牌得以推广。如今的,城南湿地公园已形成林间有景、景含文化的生态文化公园,成为城镇居民健身、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传承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2009年12月起,我区投入1800万元,对华罗庚公园实施公园敞开扩建改造工程,增加园区面积1万多平方米,改建1.5万平方米,进一步扩充景点,并对公园园林绿化、园林小品和亮化、音响等同步改造提升。2010年5月1日,华罗庚公园完成敞开式改造,并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