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春节聊守岁说除夕年俗(组章)年前习俗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396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1-27

话春节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鲍玉峰

春节是中国人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最让人信服的就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的。

据有关记载,虞舜时期,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就叫春节了。

春节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以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定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农历),落下闳也因此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将元旦定义为西历1月1日,将春节定义为农历正月初一。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的前后,故把阳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为“春节”。

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从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年节还是阖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罢“团圆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鸣,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到了高潮。家家户户烧香上礼,敬天敬地、祭祖宗,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朋好友相互祝贺新春。

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正式展开:舞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舞狮子、各种杂技竞相纷争,为新春佳节带来了浓郁的欢庆气氛。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于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传承与发展。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