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农药兽药使用 护航“舌尖上的安全”村村有公园处处见美景图片新闻人人参与家家受益用科学施肥打造健康土壤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34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3-29

用科学施肥打造健康土壤

对话叶优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土壤的好坏是决定农作物产量的首要条件,健康的土壤则离不开肥料的“滋养”。然而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过度施肥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降低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土壤问题。既要增产增收,又要保护土壤,如何平衡好二者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与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专家、河南农大教授叶优良进行了探讨。

主持人

董豪杰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嘉宾

叶优良

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河南)秘书长,河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土壤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农业大学养分资源管理与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主持人: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土壤,作为生产基础,土壤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怎么理解土壤质量?

叶优良: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1995年,美国土壤学会把土壤质量定义为:在自然或管理的生态系统内,土壤具有动植物生产持续性,保持和提高水、气质量以及支撑人类健康与生活的能力。

简单来说,土壤质量也可理解为土壤肥力、土壤地力、土壤生产力、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健康

土壤功能是评价土壤质量的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土壤提高植物和生物生产的能力,土壤降低环境污染物和病菌损害的能力,土壤影响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的能力。

健康的土壤能够对空气质量、水质量产生影响,从而有益于人体健康,同时,健康的土壤带来健康的农作物,间接带来健康的畜牧养殖,通过餐桌上动植物产品的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

主持人:倘若土壤质量下降,具体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又会带来什么后果?

叶优良:土壤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三个维度的指标上:从物理性指标上看,主要是土壤耕层、土壤容重、土壤质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土壤耕作特性、根系生长情况;从化学性指标上看,主要是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钾、有效铁锰铜锌硼含量、土壤pH值、土壤盐分状况、土壤阳离子代换量;从生物学指标上看,包括微生物种类、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土壤动物、土壤呼吸。

导致土壤质量差的原因多种多样,就我国而言,在土壤基础条件上,我国现有耕地中,高中低产田占比分别为28%、36%、36%,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2%。在生产管理上,大量不合理施肥,尤其是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超量施用,中微量元素用量不足,也会给土壤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在种植模式上,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种植模式单一、复种指数高,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土壤质量下降,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包括土壤耕层变浅,土壤容重增大,土壤酸化、盐渍化,土壤干旱,土传病害增加,土壤污染加剧,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主持人:保护土壤,施肥很关键,怎么理解科学施肥,又该如何做到?

叶优良:科学施肥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合理施肥、平衡施肥,就是要求我们根据作物养分需求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结合肥料性质特点、气候条件、农户施肥习惯、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等,科学制订作物施肥方案,包括肥料产品和配比、肥料用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和位置等。

科学施肥的要点,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肥料、合适的方式等。不同作物或者同一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对肥料的需求不同;不同的土壤类型、质地,供肥能力、保肥能力也不同。给作物施肥就像给人准备饭菜一样,不同人群对饭菜有不同的喜好,只有摸清楚喜欢什么、什么时候喜欢哪些、需要多少,才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

科学施肥能够带来许多好处,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减少营养元素失调等;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包括商品品质、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改善土壤,科学施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等条件;增强作物抗逆能力,如常见的冻害、倒伏、病虫害等;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主持人:近年来,测土配方施肥日益被种植户接受和使用,测土配方施肥的关键是什么,该怎么做到?

叶优良:测土配方施肥,就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通俗地讲,就是到医院看病,医生先检查化验做出诊断,再根据病情开药方,患者对症吃药,测土配方施肥就是“田医生”为患者看病、开方、下药。

测土配方施肥,在“配”字上,主要原则就是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配合,大量、中量、微量元素肥料相配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工作,它是由一系列理论、方法、技术、推广模式等组成的体系,是一项长期并应不断发展的工程,需要“坐堂医生”,同时要和栽培技术、植保技术、农机农艺等结合。其实,“施”的关键,就是要打通“测、配、产、供、施”等环节。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