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玮通讯员吴广深孙豪
阳春三月,天气转暖,素有“豫东粮仓”之称的商水县呈现繁忙的春耕景象:各式现代农机尽情施展手脚,自走式节水灌溉机张开“臂膀”配合灌溉,植保无人机在麦田上空盘旋。农业科技赋能,让春耕从“会种田”向“慧种田”转变,亩产量平均提高300斤,亩均增收450元。
近两年来,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推进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内的农地提质增效项目,创新“土地+”模式,聚焦全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因地制宜支持复耕复垦、空心村治理等土地集约利用项目。截至3月底,该行已累计审批农地类贷款158亿元、投放103亿元,支持产生补充耕地指标50万亩,形成交易资金400亿元反哺乡村振兴,为构建“中原粮仓”做出重要贡献。
支持商水县7 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
站在2021年农发行河南省分行贷款支持的7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放眼望去,商水县张庄镇、巴村镇等地原本土质贫瘠、高低不平、道路坑洼的田块,如今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高产稳产田。
示范区内,田间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病虫害防治监测站、物联网、云计算、植保无人机、农业直升机、人工降雨设备等先进技术大量应用,有效推动农业产业迈向中高端,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新型现代农业。在其引领下,商水县139万亩耕地年产12亿斤小麦、10亿斤玉米,带动农民增收2.3亿元,户均增收850元。
从多打粮到多打优质粮,从土壤改良到智能喷灌,从靠天吃饭到智慧农业,农发行河南省分行投放贷款5亿元,支持商水县建设21万亩高标准农田(含7万亩示范区),为传统农业大县农田提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树立了标杆、打造了样板。
破题融资支持舞钢19.4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作为全省首个获得银行融资的舞钢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利用农发行4.86亿元信贷资金,创造出节水40%以上、化肥减施30%以上、作物增产20%以上的农业效益。
结合舞钢实际,农发行坚持融资融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以市场运作、财政奖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耕地指标交易相结合,以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返还的投资及合理收益为第一还款来源,以国有公司提供保证担保,成功破题支持。该项目总投资7.7亿元,将建设提升10万亩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9.4万亩补充耕地,预计产生新增耕地3.3万亩。整治形成的3.3万亩土地指标市场化交易后形成收益26亿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反哺乡村振兴。
这种利用“土地+”方式、利用市场化方式,在有限土地上实现增产增收,打破了银行融资瓶颈,具有很强的复制推广价值。
扶持兰考县1 .72万亩“治沙田”土地改良项目
兰考县“治沙田”土地改良项目是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发挥政策性支农作用的又一突破,把焦裕禄同志“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的遗愿变为现实。
据悉,该项目将废弃淤土作为换填土及耕作层掺入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淤土治理问题,并腾出部分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能够有效解决水肥流失问题,进而提升耕地质量,改善作物种植条件,促进项目区农业发展。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土地整体每年可新增净收益454.08万元,平均每亩新增净收益264元,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两年预计可获得采沙收入13.15亿元,为企业带来利润8.54亿元;改良土壤质地每年可节水172万立方米,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