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的“村庄”美在哪?根植传统文化兴民宿“爱家乡,就要让它变得更好”西蓝花种出“致富花”帮村民治病又治贫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69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5-31

云上的“村庄”美在哪?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王侠文/图

5月21日,清晨,汽车沿着云台山盘山公路一路向上行驶,行至海拔700多米的山巅,云雾一下子像幕布一样散开,一座古色古香,名为“云上院子”的“村庄”从云海和群山之间跳出来,横在游人面前。

回不去的乡村,成了难挨的乡愁。难道乡村只能在梦里回忆?作为北方民宿标杆、全国甲级旅游民宿,云上院子究竟美在哪?有什么地方打动人心?咱们先去问问当地的村民。美在促进就业创业活了农产品火了农家乐

“传说,有一天,太上老君骑着青牛路过西村乡,不小心将青牛戴的金铃落在了山坡上,便交给当地村民寄存,小村由此得名寄铃坡村,后改叫金岭坡村。”

中午,袅袅炊烟从修武县西村乡金岭坡村一排排红色砖墙的农家院里升起。老六农家乐里,67岁的崔大娘边讲故事边给游客端来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山野菜、葱油饼,“借着村旁民宿云上院子的春风,来俺农家乐的游客越来越多,淡季一月挣三四千元,旺季一月能挣七八千元。”

来搭把手递菜的雷大姐插话:“俺两口都在云上院子上班,他做建筑工匠一月能拿一万多元,俺当服务员也有四千元的工资,民宿真是富了俺小家庭,活了小山村。”

“村里的农家乐都火啦,来往的游客都过来吃地道的农家饭。”民宿工作人员林家童说,“自2016年云上院子开工建设至今,本地已有60余人在民宿就业,70%的员工来自附近乡村,30%的员工为本村村民。村民基本月收入保持在人均3000元以上。”

同时,民宿也为金岭坡及周边8村60多户居民带来了增收。劳动节国庆节期间,游客突破万人。漫山遍野卖不出去、卖不上价的土特产开始畅销了,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美在复活传统文化

残砖废瓦上筑起手工版“老家”

下午,山间飘起小雨。

“黄师傅,你得多培养徒弟啊,传统手艺不能丢,需要不断传承,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工匠人才。”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回荡在风雨中,河南省民宿协会副会长、焦作市乡村旅游顾问、云上院子创始人彭志华为加班筑墙的驼背老工匠撑起雨伞,感激地说,“感谢工匠师傅们6年来风雨无阻、任劳任怨地帮助我们完善民宿。民间工匠是我们干好民宿的重要力量,是我们融入当地乡村的情感纽带。”

2016年年底,为了利用废弃的旧村落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修武县通过招商引资,在金岭坡村荒废了20多年的老学校废墟上打造精品民宿。“古槐树和石头院子充满了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承载着丰厚的传统文化,是太行山上最宝贵的资源。”设计师彭志华一眼就喜欢上并选择了这里。

为让建筑再生,彭志华坚持不用机械化施工,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民宿,破败的石屋古树能保留的尽量保留,能修复的尽量修复。

“你看这个房梁,全部是老木头的原样保留下来的,房顶顶棚是村民砍了山上的荆条,洗净晒干编织而成的。”一直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彭志华了解院子的一草一木。

村民觉得彭志华是真心来改变村子面貌的,纷纷加入项目建设,一些老乡把家里闲置的老物件捐出来。一些几近失业的老木匠、老石匠、老泥瓦工和电焊工聚集起来,重新拾起几乎要断代的技艺,利用太行山随处可见的石材,采用传统的手工艺、老方法对老屋进行修补重建,尽量保留修复原有建筑。

通过对建筑废墟拍照、测量,绘制草图,重新设计,一栋一栋老屋被小心翼翼地重新解构搭建,重获生机。经过600多个日夜的打磨,精雕细琢,一座纯手工制作,充满了乡村味道、烟火气息的精品民宿云上院子在废墟上新生了。

百年历史的实木老门板、千年的古槐树、万年太行山石板岩建造的石屋,一根根历经沧桑的老木梁,一片片斑驳的旧瓦片,石翁、片马、一斗水、龙门、陪嫁妆……一个个取自附近自然村庄之名的客房名字,院子里每一处角落,都写满了厚重的历史。

用形状颜色各异的石板岩筑起的门楼、台阶,实木搭建的房梁、扶手,错落有致分布的院落,古朴残缺的石拱桥……院子里每一处都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品。

院子门口挂着柿子的歪脖树、架着鸟窝的构树、长在路中央的松树、倚在书房前的槐树、恣意生长的野生花草……拾级而上,入眼即是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

村里有很多怀揣独门技艺的老工匠,因为没有徒弟,无法传承,一些传统民间技艺面临消失。院内的蓝染手绣作坊、木工作坊、陶艺作坊、艺术体验馆等,让游客以动手实践的方式,传承弘扬民间传统艺术。

美在诗意田园

沉浸式体验农耕生活

“静,太静了,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和远远的几声鸡叫,感觉穿越回了儿时的老家,无比放松与安心。”北京来的陈女士说。

“云雾,在这里几年了,我最喜欢的还是阴雨天,清晨,山间升腾起的云雾,院子飘在云上,人站在云端,心旷神怡。”家住西村乡在此做前台服务员的95后女孩兰兰说。

“住石头房,吃农家饭,品诗意田园。近年来,随着不断扩建,民宿功能区域逐步完善,云上院子成了城乡居民回归乡村诗意田园的精神家园。”彭志华说。

清晨,一觉从鸡叫声中醒来,古槐书院里书声琅琅,您可以在陶艺坊做陶艺,体验非遗蓝染,手工制作布艺品,也可以在乡村艺术大学教室里上课,动手做做传统手工艺。

吃过早饭,柴犬小黑前头带路,您戴上草帽,扛起锄头,到院子对面山坡上的神牛农场(取名自神话传说)耕田、采摘蔬果,那里有始建于明代的梯田,如果感觉还不过瘾,就认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怎么种怎么收,自己说了算。

农场边是藏在松林深处的儿童乐园,干累了,可以躺在星罗棋布的吊床上小憩一会儿。中午,沿着农场石板路参观金岭坡老村古村落,逛一下步行街,淘点特色农产品。夜幕降临,从院子后山坡往上爬到山顶,在视野辽阔的星空驿站撑起帐篷露营,聊天、烧烤。

当您觉得自己就是这个村的娃时,您却要走了。

临别,彭志华指着院子门口的盘山公路说:“修武县为引来游客,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砸下3500万元专门为民宿修了这条盘山公路金云路。10分钟便可从云台山风景区到达金岭坡,让游客来去自由。”

“这里的务工人员全部都是周边村民,我们不仅要留住古村落的建筑特色,还要留住风土人情、乡土风味,给城市人一方疗愈身心的净土,还村民一片充满生机活力的乡村。通过保护古村落,弘扬传承传统文化,从物质和精神层面振兴乡村。”彭志华感慨地说。

云上院子里的菜园▲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