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泛区农场玉米播种用“北斗”能工巧匠亮绝活航天育种实现人生“诱变”全程链条式帮扶困难职工子女濮阳县孔宏江种植玫瑰鼓腰包鲁山县赵占营盆景直播销售旺先来看荷花再吃小龙虾凝聚人大力量力推乡村振兴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88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6-28

航天育种实现人生“诱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上接第一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百次的杂交培育试验,自2006年以来,常天佑先后研发培育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韭菜新品种“航宇冬丽”“航宇冬美”“报丰冬秀”等,累计推广面积达10.8万亩。

在付保群的指导下,常天佑的技术团队累计创制多样性、特异性种质资源15400份、骨干育种材料650份、待鉴定新品系130份;完成省级科研成果3项,培育出优质小麦新品种(系)6个,在期刊上刊发论文3篇。至此,他围绕粮、菜新品种繁育研发的10项新技术获国家专利。

与省科学院牵手开启航天育种征程

土地多产粮,种子是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种子是关键。

2009年,借着全省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东风,已经小有名气的丰宝种业被确定为宝丰县唯一一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协作单位,与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牵手。

作为“科技特派员”的研究员范家霖、张建伟、杨保安,研究领域是“小麦航天与辐射诱变育种”。他们采用先进的小麦核诱变育种方法进行小麦新品种研究,利用航天与辐射诱变,结合传统育种技术手段,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异的小麦新品系。

“育种,一个人的精力和技术是有限的。科技特派员的到来,为我的新品种选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常天佑说,他与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达成了航天辐射育种研究小麦育种开发合作协议,建起航天辐射小麦育种基地,院方4名教授级研究员参与其中。

2010年5月,同位素研究所与丰宝种业合作成立了平顶山市丰宝航天辐射育种研究中心。常天佑介绍,同位素研究所掌握有航天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历时7年培育出了国审“富麦2008”小麦新品种等,已在黄淮(南片)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育种不仅要重视试验,更要重视田间实践。常天佑说:“育种就像看管孩子一样,不与孩子接触,就无法了解孩子的脾性。育种也一样,只有经常去观察和记载,才能知道这个材料存在什么问题,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良。”

每天,常天佑扎在地里,观察着、记录着、比对着,生怕漏掉一个小小的细节和变化。

航天育种成功实现人生“诱变”

作为农业“芯片”,小小的种子关系到中国人的饭碗安全。只有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才能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才能让中国饭碗装中国粮。

2013年春节刚过,常天佑就接到了张建伟研究员的电话称,我国准备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可以搭载农作物种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常天佑兴奋极了。

“航天育种,一直是我的梦想。”常天佑说。

他赶紧精选了父本、母本同样优异,二者杂交后的10克小麦种子和一些甜瓜种子,通过同位素研究所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进行对接,对他培育的杂交种子进行搭载试验。

回想起“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向茫茫太空那一刻,常天佑仍激动不已。

“航天育种可以解决种质资源遗传狭窄问题,创制出新的种质资源。”常天佑说,航天育种的优势一是变异率高,比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二是育种周期短,是杂交育种周期的一半,一般可由8年缩短至4年左右。经太空繁育后的太空农作物具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的优良性状。

搭载“神舟十号”的小麦种子种植后,有几株表现优异,符合育种目标,常天佑在同位素研究所专家的精心指导帮助下,几年如一日进行培育、繁育,并在大田里试验性种植,最终育出了“航宇19”小麦新品种。

2015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提出,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常天佑:“我国人口众多,既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更是粮食消费大国,小麦育种比蔬菜育种意义更大。只有碗里盛着中国粮,才能保证国家安全。育种人的责任、使命光荣、伟大,任重道远。”

自此后,常天佑将自己的蔬菜、瓜果育种全部舍弃,全身心投入到小麦育种中去。

2016年,得到“实践十号”卫星即将“飞天”消息后,他通过多方联系,又精选了1000粒优异的育种材料遨游了太空。目前,搭载“实践十号”卫星“飞天”的小麦种子,经几年培育后也有两个品种表现优异,常天佑分别给它们冠名“航宇20”“航宇23”。

“‘航宇19’除继承了父本、母本的优良特性稳产、高产外,分蘖率、成穗率高,每亩只需播种18~20斤就可以,比其他小麦品种每亩少播5斤左右,且植株比父本、母本矮化二三厘米,抗倒伏性增强。”常天佑说,通过国审后,去年10月,他大面积繁育了7000亩“航宇19”小麦种子,目前已入库4000余亩200多万公斤。

“育种是辛苦的。新品种育成,看到对社会的贡献,内心是非常高兴的,有苦有乐,但是我觉得更多的还是甜。择一事,终一生。只要认准了,我就一定会坚持到底,培育出更多适合全省乃至黄淮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粮食生产安全再做新贡献。”常天佑坚定地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