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雅琳
留守儿童的暑期安全,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暑期天气炎热,是未成年人溺亡事件高发期,尤其是在农村,溺水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尽管时时提醒、事事警示,可依旧难以走出“血的教训”之困局。7月11日,广西柳州市,3名学生在江边戏水,不幸溺亡。7月8日,重庆九龙坡大溪河流域,2名女孩在野外玩水时溺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7月以来,新闻报道中至少有30名儿童溺水而亡。
从全国范围来看,溺水事故呈现这样几个特点:发生溺水事故的地域多集中在江河、湖泊、池塘、水库、水坑等野外地方;发生溺水死亡事故以中小学生居多;由于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跟着年迈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方面自身年龄小缺乏安全意识,另一方面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忙于农活无暇顾及,缺乏有效的监管,留守儿童发生溺水事故比较突出。
溺亡是最可怕的儿童杀手,但也是最可预防的危险事件。“绷紧暑期安全弦”,关键在于监护责任与公共责任“双到位”。
孩子的暑期安全,家长责无旁贷。农村96%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护,4%由其他亲戚或朋友看护。假期中,在外打工的家长更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动态。家长或监护人在孩子外出时应做到“四个知道”:知道孩子去了哪里、知道孩子去干什么、知道孩子和谁一起去、知道孩子什么时候返回。平时还要教育孩子外出前应做到“四个报告”:向家长报告要去哪里、向家长报告去干什么、向家长报告和谁一起去、向家长报告什么时候返回。
再者,暑假期间,学校在安全教育中应继续扮好主角,安全“不放假”,拧紧“安全阀”。一方面,学生的安全教育、急救和逃生知识,不能因为放假而断档;另一方面,假期中师生之间仍要保持定期联系,可借助家访、QQ群或者微信等方式,时刻念叨安全“紧箍咒”,家校携手共同守护平安假期。
更重要的是,政府和社会应合力织密安全防护网。
比如,今年暑假期间,卢氏县建立教育、民政、公安、司法等单位的沟通协调机制,协调乡镇配齐19名儿童督导员和272名村(社区)儿童主任,构建起县、乡、村三级暑期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体系。
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有这样几项工作:逐户走访,全面掌握留守儿童暑期去向、监护状况、帮扶需求;更新台账,各乡镇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对1380名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信息进行系统更新;宣传教育,利用“儿童之家”“妇女之家”等场所,宣传预防溺水、出行安全、防火防电防灾、预防食物中毒等内容的安全教育知识,开展安全培训班和夏令营活动。
给孩子万千疼爱,不如让孩子远离伤害。暑期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等不得、慢不得,更来不得丝毫大意、半点疏忽,唯有家长、学校、政府、社会各方尽责,让安全教育时刻“在线”,才能更好地为留守儿童系牢暑期“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