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晓辉通讯员王春丽赵建中
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探索校地企、产学研、产供销创新发展模式,建成河南农大扶沟蔬菜研究院(中原蔬菜博览园)、河南农大南乐优质蔬菜研究中心(南乐优质西红柿小镇)、河南农大马村优质果蔬科教园区(河马仙果小镇)等。这些建在田间地头的研究院基地,以学校资源为后盾,以服务产业为目标,在园艺学院研究员马长生等专家团队带领下,加速校地企合作,推动我省蔬果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两个研究院一个中心”品牌效应逐渐显现。
场景式示范
让农民种对、种好、卖好
在经历了夏季歇棚期的“休息”后,8月中旬,秋季大棚蔬菜陆续开始定植。
8月17日,焦作市马村区河马仙果小镇里一派繁忙,定行、分苗、浇水、封土,辣椒、西瓜等蔬果苗定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最忙的时候一天的用工量在三四百人,都是附近的村民。”马长生研究员介绍,“在用工的过程中,通过每一个种植环节的培训,可以逐渐培养一批种植高手。”
河马仙果小镇去年开建,12月第一批温室大棚投入使用,目前园区内已建成日光温棚等100多栋,采用标准化基质栽培槽、肥水一体化、农业互联网等现代化设施,主要开展优质西甜瓜、番茄、辣椒等瓜菜新品种的科研选育、科普教育及农大自有品种的开发、订单生产、保藏加工、农业文化旅游、电商销售等全产业链运作探索。
“去年12月大棚建好开始抢种第一茬,虽然比正常种植时间晚了3个月,最后算算番茄的亩产也达1万斤左右,错过了春节上市的好卖季,但最低价也卖到13元一斤,一亩地收入不会低于12万元。”马希稳是蔬果种植达人,家就在园区附近,他是第一个来河马仙果小镇承包大棚的种植户。
今年园区里第一茬蔬果大丰收,6月6日园区举办了首届优质西甜瓜品种品鉴会,还探索尝试了网红直播带货等销售方式。
因为品质优良,春茬蔬果不出园就被订购一空。附近村民“眼红”的不少,好多人跑来要包棚种植。
“我们建议村民来园区里边打工边学习,把种植技术学扎实了再包棚。”河马仙果小镇园区负责人赵志坤说。
前蒋村的张新忠和几个村民自2021年9月份开始在河马仙果小镇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经过两茬蔬菜作物的学习,初步掌握了酸甜果番茄、美辣一号辣椒、水果甘蓝等优质蔬菜的种植技术。今年秋茬,张新忠几人承包温室大棚和钢架大棚近20亩,这几天正忙着定植优质蔬果苗。
“场景式示范,干给农民看;实地操作教学,教会农民干。”马长生说,“我们的心愿,就是科技成果能够迅速转化,让老百姓能种对、种好,还能赚到钱,让市民能吃到美味的优质产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行业。”
在“两个研究院一个中心”品牌效应带动下,河南农业大学各共建科教园区基地每年吸引来自全国约30个省区市的种植大户、农业企业家、园区负责人、科技示范户、国内科研院所等3万余人参观考察,承担阳光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等2万多人,培育周边村民成为种植技术骨干近万人。每个基地每年还接纳约30名本科生开展为期6个月的生产实习、4~6名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
全链式运营
让蔬果种植越来越轻松
南乐县张果屯镇烟之东村有近30年西红柿种植历史,几乎家家户户种西红柿有一手。
2020年3月,河南农业大学、南乐县人民政府、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艺公司)联合成立校地企合作的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南乐优质西红柿小镇,目的是带动周围上万亩蔬菜种植区进行设施结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销售手段等全面升级换代,把南乐县打造成我省最大的越冬茬优质西红柿生产基地和电商物流基地,并成为河南农业大学“卓越园艺师”培养计划的豫北实习基地。
南乐优质西红柿小镇成立之初,并不被村民认可。园区第一茬西红柿丰收时,烟之东村一位老人领着孙子到园区溜达,马长生研究员摘下酸甜果小番茄给小孩子吃,老人拒绝说,他孙子从不吃小番茄,可转头一看,孙子却拿着小番茄吃得正起劲儿,老人吃惊之余也拿了小番茄品尝。几个小番茄下肚,老人直感叹他种了一辈子西红柿却从来没品尝过这么好的味道。自此,优质西红柿小镇名气逐渐在当地打响。
“小番茄我最喜欢马老师培育的酸甜果,好吃到放不下手,还有青春之歌、卷珠帘、巧克力小番茄,大果番茄我喜欢豫甜优五,口感软沙、果汁饱满、香味浓郁,今年试种了一个大棚,不仅产量高,亩产能达到1万斤,而且价格高,普通西红柿一斤卖3元,豫甜优五一斤至少能卖5元。”8月11日,听说马长生研究员来了南乐园区,烟之东村党支部书记、联富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赵战秒匆忙赶来,他要跟马长生商量秋茬西红柿品种更新和扩种的事儿。
赵战秒告诉记者,为适应运输储藏,合作社过去种植的西红柿都是大路货,实现了“番茄自由”却丢了口感,果实大又红,吃着却太硬;不甜也不酸,炒菜汤汁少。
如今,在园区带动下,联富果蔬种植合作社的社员们已经逐步改变观念,开始接受新品种和新的经营模式,去年春节该合作社生产的小番茄采用礼品盒销售,每盒装4斤卖60元,周边村民都纷纷来抢购,最后卖到脱销。
从种子种苗、大棚建造、管理运营到市场销售和全环节的标准、机制和体系输出,“两个研究院一个中心”立足校地企合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全产业链运作模式。“就是要让大棚蔬果种植‘全程再造’,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当好‘田保姆’,让农民轻轻松松就能把钱赚。”马长生说。
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魏蒙关说:“以‘两个研究院一个中心’为核心的校地企合作,走出了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带动新模式,不仅培养了大批的科研人员、新型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优质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蔬果产业升级,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