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这篇文章中强调,要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扎根农村、热心服务乡村振兴、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意识的现代农民的培育是其中的重点工作。河南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同时也是人口大省,提升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的能力,补齐乡村振兴人才短板,搭建现代农民成长、发展、成才的良好环境,是河南实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搭建返乡“能人”创业激励机制,改善提升乡村传统文化教育环境,能够有效地改善当代河南乡村农民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为河南乡村振兴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养工程,培育河南乡村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将乡村社会发展的动力从外来资源的帮扶转变到内生动力的培育上,培育乡村“造血”能力,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动力,为河南乡村社会的发展、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源泉。而现实是河南农村人口众多,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农民仍然普遍较为短缺。近年来,河南通过实施“藏粮于技”工程,立足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的布局,按照“高端引领、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开展实施了一系列的现代农民培育工程,完成了上百万现代农民的培养,农民的传统生产技术有了一定的提升,农民现代农业经营意识有所改善。但河南乡村社会自然资源、人口禀赋千差万别,农村人口众多的现实情况决定在实施乡村振兴、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更加稳定的、长效的技能培养体系,引导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及政府农技培训指导体系深入到乡村社会中,提升农民的创造力。
搭建返乡“能人”创业激励机制,提高乡村现代农民实现乡村振兴积极性。长期以来河南都是全国最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地,2021年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为3134.33万人。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单向的流向城市和外省,造成河南农村劳动力极为缺乏。现代农业发展不仅仅需要现代农业技术的投入,更需要一代代熟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民群体的培育,在缺乏青年劳动力支撑的河南农村中,是很难为现代农业以及乡村振兴提供长效动力的。乡村社会内生发展的基础之一就是人口自身发展良性循环的形成。为了改变农村这种单向的人口流动,近年来河南建立了拥有103.5万人的乡土人才库,引导各个行业的能人返乡,参与到乡村社会经济社会发展中。在乡村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吸引离乡的能人回到家乡,发挥其在乡村社会发展中引路人的角色,同时也提升对退役军人、大学生、企业家等人才的吸引力,让其愿意来到河南农村,成为“新农人”,为实现河南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改善提升乡村传统文化教育环境,深耕现代农民成长环境塑造。乡村振兴的实现同样包含着乡村传统文化的振兴,乡村传统文化的提升转型是塑造现代农民培育的文化土壤。河南乡村文化是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形态,是凝聚乡村社会农民参与乡村社会建设的凝聚力和积极性的重要“黏合剂”,能增强河南乡村对农民和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激发其热爱乡村、参与乡村社会建设的热情。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河南强调对农民要实现扶志与扶智相结合,通过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条件,引导社会资源向农村社会倾斜,整体改善河南农村的教育落后情况,实现河南乡村文化的提升,让农民在现代农村文化中得到熏陶和培育,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目标,让一代代农民在现代乡村文化中得到滋养,成为既具有现代知识,又扎根乡村振兴的现代农民。
(作者系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培养农业农村人才研究(2022JC3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