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机械化开辟谷子生产新途径农技推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科技加持中药材生“财”改接换代软籽石榴新品种图片新闻玉米新品种云端引围观“技术+实践”品质大提升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52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9-27

科技加持中药材生“财”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吴向辉

当前,河南省中药材的产量、种植面积均居全国前三位。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方城裕丹参、卢氏连翘、嵩县柴胡、四大怀药……各具特色的道地中药材,不仅在保护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还成为脱贫攻坚和产业振兴的一剂“良药”。

我省通过科技引领和支撑,持续强化野生药材抚育驯化和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广泛开展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指导,积极培育豫产道地药材品牌,扎实进行全产业链打造,推动了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药材产业步入快车道

“一年花开六茬,亩产150公斤,亩产值3万元以上,亩利润超过1.5万元!金银花真成了农民的‘金银花’。”9月16日,说起种植金银花的收益,封丘县黄德镇贾庄村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保彬满脸笑意。

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支持下,封丘县引进了“特蕾1号”等新品种,同时,采用良种配套技术,示范实施集成优化生态立体种植、水肥一体化、机械化采收等技术,形成成熟优质高效的技术体系,实现产业升级。如今,封丘县的金银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年产值达16亿元,全国出口的金银花,有九成来自封丘。

种业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中药材种苗是中药材产业的源头,是中药材质量的基础与根本保障。近十年来,随着中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技术手段逐渐完善,我省中药材新品种培育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我省累计鉴定中药材新品种近200个,推广面积达300万亩。

河南省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陈随清说,现在培育出的中药材优良品种在保证药材质量的前提下,还在抗病虫害、抗旱、耐涝、采摘方便等方面都有提高。

有了新品种,我省还积极借助科技创新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体验等全方位发展,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加速中药材传统加工向新型工业化转型。

科学栽培技术日趋成熟

近年来,我省在大力推动中药材种植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种植技术的更新换代,中草药种植正由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生态种植模式。

河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充分利用我省野生药材资源优势,示范推广仿野生栽培、野生抚育技术,多个药材品种进行生态种植模式实践并获得了成功。

卢氏县是“全国连翘第一县”,连翘种植面积超过110万亩。河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创新团队成员、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兰金旭博士介绍:“以前,卢氏县的连翘大多处于野生状态,结果率很小,药材质量差,产量不稳定,大小年现象突出。”

针对这一情况,河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示范推广连翘仿野生栽培技术。仿野生栽培技术提高了产量和质量,经济效益可比自然野生连翘提高1~3倍。

近年来,全省各级科研单位大力开展绿色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选育出经济效益好、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质品种,总结推广绿色道地中药材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有效提高了中药材种植科学化、社会化、集约化水平。

目前,全省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的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36个、绿色食品57个,评定、建设省级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及生态化种植示范基地95个。

科技助推产业跨越式发展

新技术的推广是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提升的关键。近年来,依托于各级科技项目,我省构建了多层级的中药材技术服务网络,推动了中药材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019年成立的河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通过技术攻关和人才培训,围绕河南省重点、大宗药材的全产业链,开展了多层次、多方面的科技攻关和人员技术培训,推进全省大宗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2017年开展的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中药材专项,围绕河南省道地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优质中药材新品种为支撑,以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为引领,以优质中药材繁育研发及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通过示范、推广的带动作用,推进特色县域中药材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多年来,我省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的优势,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优化技术服务模式,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座谈会、送技术到地头等形式,解决了中药材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日,河南‘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公布,提出要提升‘豫产’药材质量,做大做强‘豫药’产业。河南中药材产业势头强劲、动力十足、未来可期。”陈随清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