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来湾的诗意与深情从《成语里的河南》看中原文化小时洛河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7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11-16

小时洛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王会杰

这里说的是南洛河,它出陕西省华山南麓入河南,一路向东,流经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偃师,在巩义进入黄河。悠久的宜阳县城在洛河南岸,对岸就是我的老家村落。小时候在洛河边嬉戏玩耍习以为常,却不知这条河的古老悠长,也不知曹植《洛神赋》说的就是这条河。现在回想起来,最让人不舍的,当属小时候的洛河。

(一)

不舍自然状态下的洛河之水。

那时,洛河随季节而消长,夏时最能展现它的威猛雄姿。河水暴涨时,那巨大的洪流裹挟着泥沙奔腾东去,方圆几里回响着大而沉闷的嗡嗡声,过猛的水漫出了河床北岸,灌进附近的湖泊、柳林、稻田,放眼望去,一片浑浊汪洋。而此时,困在田里的鱼在挣扎,尽可以逮捉;柳林里也翻腾着白条鱼,村民用网兜捞,还有人用折下的柳棍将鱼打晕扔在岸上。洪水退后,形成的汊河和大水洼成了捉鱼捉虾的好地方,有人挥撒着简陋的渔网,一网上来,就有不少杂鱼在里面蹦跳;还有人拿着小叉在周边捣来捣去,不多时就有一只小鳖被刺中,只见鳖的爪子在叉尖上转动;群鸟不时落在水洼里,等它们再飞起来时,嘴里叼着的小鱼在空中闪着银光。大水给人们造成了损失,但也肥沃了岸边的土地,给人带来了乐趣。

洛河岸边百草丰茂,是牲口的好饲料,娃子们放学后和星期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生产队里割草挣工分。他们游到南岸割,割完后顶着草篮再游回北岸,突遇洪水时,就把草篮子搭在牛背上,将牛赶下河,自己拽着牛尾渡到北岸,然后叫唤着回村。不发洪水时,南北河滩宽阔逶迤,布满了鹅卵石,一个一个踩上去并不硌脚,反而能锻炼腿部脚力;大一点的鹅卵石用来砌墙,整齐而漂亮,如果放到现在,肯定能卖出好价钱。逢烈日中午,阳光照射下的河面,缈缈生烟,闪闪点点,寂静而神秘。大人叮嘱,这时段不要去洛河边,水里有鬼,偶有溺亡者,更增添了鬼的说辞,但娃子们经不住洛水的诱惑,照样出游。

夏季水多,出行南岸主要靠摆渡,这也是村里的一项收入,记忆中大哥还当过船票员。到了南岸,再拉上另一拨客人驶向北岸。摆渡有间歇,上下午有大致班点,太早得等,迟了赶不上。雨天乘船比较难受,站在船上的人们,打着雨伞、披着雨衣,你挨我、我挨你,汗津津、脏兮兮。遇到洪水,得停船,再急着办事,也只能等洪水退了之后。一段时间,洪水主峰一直靠着北岸,对村庄有点威胁,但突然有一天它却改道了对岸,南岸有石坝挡着,不像北岸那样让人担心。

秋天到了,洛河水量变少,清流荡着微细白浪,人们甚至可以从浅处蹚过。中秋天高云淡,洛水像一条玉带蜿蜒向东。再往后凉意愈浓,河面更显冷阔。宽阔的河床上,集体的沙石队在小规模作业,粉碎的小石块和筛出的细沙是上好的建筑材料,无需担心生态受损,来年一场洪水就可以将沙坑淤平。此时还有人在河边掘小汊并铺接竹席,不时有稀疏的小鱼顺着小汊落在竹席上面,蹦扎一会儿就僵在了那里,那真是捉鱼的最巧妙办法。进入严冬,洛河上下冰天雪地,滔滔顿失,在白茫一片的河面上,人们尽可以徒步地自由穿梭。

小时洛水,无人干预,自然消长,百姓依河流的四季变化调整着自己的起居生活,和谐而安然。

(二)

不舍洛水岸边的动植物生长。

那个时候,农历二月,嫩绿吐出,万条垂下,憋了一冬的村民,来到柳林捋下最鲜嫩的芽蕊,拿它做可口的蒸菜;娃子们最喜欢折下柳枝,编成草帽戴在头上,有的还把柳条绾成花疙瘩,甩来甩去。此时的洛河岸边,春风里夹杂着清冷,乍暖还寒。到了三四月,大地彻底复苏,洛河被春天包围。最清新的是芦苇丛,它点缀着上游两岸,随风缓缓起伏,引来鸟儿在上面盘飞。河水中央偶有小片陆地,上面也有芦苇生长,它们在春风里摇曳。外祖父当过护林员,他搭的草庵就在一片芦苇里,本人逗留过。这片芦苇稠密,深处有不少鸟巢,分别架在两三棵紧挨的芦苇之间,里面往往有鸟蛋。芦苇起防波作用,洛水到了芦苇丛,力量明显减弱。成片的芦苇,是洛河岸边的青纱。

洛河北岸生长着大片树林,以杨柳居多,兼有杂树。到了夏天,林子里虫叫蝉鸣,聒噪声声,娃子们可以粘鸟捉虫,添点野味。一场大雨过后,林子地下草丛里,生出很多菌类,还能拣到新鲜的地曲连。当然林子里也有危险,时有毒蛇出没,越是草丛茂盛的地方越要小心接近,一堆茅草中弄不好就有一条花纹蛇盘卧其中,小时候娃子们最怕这种场景。树林内侧是大片农田,上好的水浇地,常年轮番种着小麦、玉米、谷子和豆类。到了夏收和秋收,人声鼎沸,田里一派繁忙,随着“嚓嚓”的收割声,被惊扰的野兔不断地窜出。中午和暮色时分,汗津津的人们趁势到洛河边,擦擦脸洗洗脚,冲涮一下,收起劳累回村。那个时候每个生产队都有打谷场,主要用来小麦和谷子脱粒,小麦归仓后,那些碎麦秸被垛成三五个球状体分立在打谷场上,美观漂亮,一段时间还可用以牲口饲料;玉米不进打谷场,直接掰棒堆在田头然后运走,剩下的秸秆铡碎沤肥,没有现在的焚烧一说。还有棉花,这在当时也是常见农作物,从春种、夏管到秋天摘棉,虽然十分费力,但村里离不开它,人们要靠它纺线织布穿衣,那时家家户户都有手工纺车和织布机,母亲纺线织布的身影至今印在我的脑海里;最后一轮采棉结束后,坚硬的花柴堆放起来用以冬天燃烧取暖,在当时花柴是仅次于煤的燃料,十分宝贵。一件事娃子们最爱干,那就是遛花生,就是在收获过的花生地再刨一刨,希望再得到几颗,由于花生种植不多,又好吃,娃子们更喜爱它。更应该讲的是红薯,它是百姓的主要口粮,一年中一半时间要靠它糊口,秋收过后,人们要将一堆堆大小不一的红薯切片晾晒,以备储藏。晾晒时日,在广阔的洛河北岸石滩上,白色薯片如素练铺地,月夜里更是银光闪闪,壮美无比。

进入深秋,河岸杨柳渐渐变黄,白色芦苇毛穗随风起舞,空中不时有成排的大雁向南飞去。平坦田地里长出了青绿的冬小麦,期待着来年夏日的再一次丰收;田埂上紧贴地皮的葛巴儿草结实而坚硬,人们清理着上面残剩的枯枝秸秆。家家户户储藏起不久前收获的秋粮、红薯干和萝卜白菜,开始了过冬的准备。

小时洛河,以其所能给人以馈赠,百姓虽不富庶,但似乎又很知足。

(三)

不舍洛河之畔的湖泊。

那时,水特别多,围绕水形成了许多湖泊,连村边都有类似湖泊的天然水塘。塘里水量丰富,上面游着浮游物,水里有一些红色鲫鱼,引来野鸭时常光顾,除淤时能清出一窝鸭蛋。最有名的湖泊紧邻洛河北岸,它们掩映在荆棘草丛中,仨俩并列,每个如篮球场大小,从湖中流出的小溪与洛水相连。盛夏时节,草木繁盛,清晨中的湖泊清澈静谧,散发出丝丝潮湿腥味,蝉虫的吱吱声在沉寂的周围响个不停。临近中午,暑假中的男娃子们打破了这里的清静,一丝不挂的他们开始了与自然界的最亲密接触。他们拨过布满水芹浮萍的近域,徜徉在湖水中央。狗刨是他们的常见泳姿,水性稍逊的,背上还绑个葫芦。还有扎猛子,一头扎到水里,看谁憋的时间最长。水清不伤眼,扎到深处还能清晰地看到湖底生物。一些树长在水里,游累了,还可以仰靠在上面歇息。下午两三点,随着娃子们的离开,四周又恢复平静和蝉虫的喧闹,悄临湖边,会发现碗口大的几只鳖在晒太阳,密布的浮萍上还卧着鼓鼓的大小青蛙,稍有响动,它们会迅速地蹿入水中。天黑以后,湖泊周边流萤闪烁,草丛和附近稻田里的蛙声一片。

夏末秋初,天朗地清,草木依然葱茏,个别植物已泛出微黄。湖泊通向洛水的几条清流哗哗作响,近旁稻田里留着收割后的稻茬,飞舞的蜻蜓不时落在上面。干农活的人在忙,清流旁边更多的是村妇的身影,这个时节的每一天,都是她们浣衣洗裳的好时光。她们双脚浸在清流中,挽起的手臂在青石上揉搓,木制棒槌发出捶打衣裳的扑扑声。洗衣引来小鱼,它们在水下面咬人的脚,能清晰听到妇女们的嘟囔和惊笑声。天色将晚,妇女们不忘粗略地将自己收拾一番,然后挎起箩筐,迈着结实的步子,有说有笑向村里走去。

一个月后,深秋来临,湖畔四面,植物红黄相杂,霜降又很快使它们变成了大片金黄。一夜秋雨打过,地面黄叶铺就,茂密林枝变得稀疏,北方常见的麻雀在那里叽叽喳喳。清冷空气中透出好闻的腐叶味道,不远处的村落还飘来新秋粮做成的缕缕饭香。

小时洛河,湖泊是它的绝配,更是村民们的乐水乐园。

(四)

不舍洛河的支流滩涂。

那时,紧挨我村东头有个东河滩,它是洛河的一条支流。东河滩源头在村北较远的山里,流到村里往南再走两里地即注入洛河。东河滩自然形成,东西约30米宽,两岸是高高的土崖,在村东出口,有一座石拱桥与河滩东岸连接。沿桥边走到滩底往上看,两岸土崖长满了树,靠中间的还倒挂了下来。特别是村里最东的几户人家就在崖边,他们被崖边的槐树枣树遮隐着,常见有人在院子里悠闲走动。由于离滩近,这些户养的鸭鹅整天在下面游来晃去,偶尔卧在沙石上。上桥过到东边,是村里骄傲的地方,那里建有合作社,还有食堂、磨面房、理发店、自行车铺等。集市往南,是开阔的庄稼地,一年四季种植着大体相同的农作物,似乎有两年忽然改种起牡丹,那两年牡丹装扮了田野,花开时节,国色天香。再往南就到了洛河边,洛河边高处有一座水文站,是娃子们向往的地方,大家认为里面住着城里人。站里的一位女孩后来成了我的小学同学,她穿戴干净,也很灵气,同学们都欢迎她。

东河滩春秋水少,冬天少量的水还结冰,娃子们可以放心地在下面玩。到了夏天,水势大起来,个别还有几次小山洪。洪水过后,靠土崖底端形成水坑,坑里有鲇鱼,人们光着脊梁在捉。东河滩将到洛河时,靠村这边的土崖上面是一所乡办学校,那是村里最活跃的地方,我就是在那里读完了小学和初中;校门口前面是一片开阔场地,地面长着几棵大柿子树,夏天也很凉快,课间成群的孩子在柿子树下追逐嬉闹。这所学校留给我太多的记忆,深厚的师生情和同学情在那里结下,人生梦想更从那里放飞。

滩水继续南流,终于接近洛水。只见它由窄变宽,成浅浅的三角形缓缓汇入洛河,水面开阔而平坦,中间裸露的小沙石旁边长着荆条蒿草。这里有丰富的水生物,脚下的鹅卵石,随便翻开,就见几只螃蟹在爬;河底淤泥里随便一抠,就能抠出个新鲜河蚌。两河交汇处引来群鸟觅食,它们扑棱着翅膀争来抢去,个别在这里短暂停留,然后展翅飞向远方。

小时洛河,紧连东河滩,它润泽着岸边人民的心智,更承载着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就像东河滩汇入洛河最后奔向大海一样。

…………

20世纪70年代,洛河上面有了第一座混凝土大桥,现代化气息渐渐多了起来。现如今,洛河之滨更是桥楼林立,名车飞驰,繁花似锦。在为百姓生活巨变高兴的同时,又怀恋小时候中流泛舟、芦苇滩涂、湖泊掩映等洛河情景,虽然它们已踪迹难觅,但却成为我最难忘的美好记忆。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