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产业科技“引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给农业强省建设插上科技翅膀打造小麦全产业链增创粮食产业发展新优势创新驱动“三三六”体系筑牢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大别山区“水稻革命”提质增效做优杂粮科技保障粮食安全提升现代化水平小花生“长出”大产业加快国家战略急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三个导向”为引领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未来果园生产体系加快建设“果业强国”科技赋力服务乡村特色西甜瓜产业发展做强中药材产业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守好人民“肉盘子”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乡村振兴“牛”起来推进高质量发展扛稳奶业振兴大旗种业创新赋能壮大肉羊支柱产业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科学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做强产业科技“引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  给农业强省建设插上科技翅膀
>>  打造小麦全产业链增创粮食产业发展新优势
>>  创新驱动“三三六”体系筑牢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  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大别山区“水稻革命”
>>  提质增效做优杂粮科技保障粮食安全
>>  提升现代化水平小花生“长出”大产业
>>  加快国家战略急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以“三个导向”为引领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  打造未来果园生产体系加快建设“果业强国”
>>  科技赋力服务乡村特色西甜瓜产业发展
>>  做强中药材产业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  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守好人民“肉盘子”
>>  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乡村振兴“牛”起来
>>  推进高质量发展扛稳奶业振兴大旗
>>  种业创新赋能壮大肉羊支柱产业
>>  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  科学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80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11-22

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尹海庆:

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大别山区“水稻革命”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河南省水稻种植面积近千万亩,是我省第三大粮食作物,第二大秋粮作物。作为粮食产量大省和人口大省,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把提升稻米品质、增加有效供给、改善主食结构作为主要任务。

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我省水稻产业仍存在不少问题,突破性优质品种缺乏,关键在于种质创新不足,存在“卡脖子”问题;绿色高效栽培种植技术创新不够,水稻种植效益不高;水稻产业化水平较低,稻米品牌竞争力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用创新成果,促进水稻产业提质增效。

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在培育优质高产高效水稻品种上实现新突破,通过构建高水平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开展品质优化、抗病抗逆能力提升和节水节肥资源高效利用的种质创新研究,培育一批重大突破性新品种;要在绿色高效生产新技术和新模式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成果,围绕稻田培肥及生态高效利用,开展绿色优质、生态高效稻作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攻关,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与集成示范,为我省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推动水稻产业发展方面,实施稻米品质提升工程,培育推广一批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大力支持南北稻区的粳稻产业化发展,挖掘优质粳稻生产发展潜力,通过三链同构、三产融合,提升粳稻产业化水平,增加我省优质粳米的供给,满足本省优质粳米的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水稻抗灾稳产优势,培育推广节水抗旱水稻新品种,发展节水稻作生产,提高我省低洼易涝低产田秋季粮食的产能。

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十年来,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在优良品种培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豫南再生稻研究与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尤其是豫南再生稻推广应用被誉为“大别山区的‘水稻革命’”,为我省水稻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保障。未来水稻产业发展更加需要科技支撑,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将进一步凝聚人才智力,聚焦“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绿色生态高效稻作方向,创一流研究成果,为我省水稻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