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稻种植面积近千万亩,是我省第三大粮食作物,第二大秋粮作物。作为粮食产量大省和人口大省,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把提升稻米品质、增加有效供给、改善主食结构作为主要任务。
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我省水稻产业仍存在不少问题,突破性优质品种缺乏,关键在于种质创新不足,存在“卡脖子”问题;绿色高效栽培种植技术创新不够,水稻种植效益不高;水稻产业化水平较低,稻米品牌竞争力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用创新成果,促进水稻产业提质增效。
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在培育优质高产高效水稻品种上实现新突破,通过构建高水平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开展品质优化、抗病抗逆能力提升和节水节肥资源高效利用的种质创新研究,培育一批重大突破性新品种;要在绿色高效生产新技术和新模式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成果,围绕稻田培肥及生态高效利用,开展绿色优质、生态高效稻作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攻关,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与集成示范,为我省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推动水稻产业发展方面,实施稻米品质提升工程,培育推广一批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大力支持南北稻区的粳稻产业化发展,挖掘优质粳稻生产发展潜力,通过三链同构、三产融合,提升粳稻产业化水平,增加我省优质粳米的供给,满足本省优质粳米的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水稻抗灾稳产优势,培育推广节水抗旱水稻新品种,发展节水稻作生产,提高我省低洼易涝低产田秋季粮食的产能。
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十年来,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在优良品种培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豫南再生稻研究与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尤其是豫南再生稻推广应用被誉为“大别山区的‘水稻革命’”,为我省水稻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保障。未来水稻产业发展更加需要科技支撑,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将进一步凝聚人才智力,聚焦“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绿色生态高效稻作方向,创一流研究成果,为我省水稻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