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望
围棋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竞技项目,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瑰宝,其规则和形制无处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特点,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围棋早已成为民众休闲娱乐、陶冶性情的一项大众活动,同时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起点在河南。起源于中国上古时代、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围棋,也因此与河南渊源深厚。
《周易·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相传上古时期,伏羲氏带领部族从甘肃天水一带来到河南,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当他途经巩义和孟津附近时,看到黄河水与伊河水,一清一浊,相遇而不相融,彼消此长,遂受到启发,发明了太极。黄河中又有龙马浮出水面,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参照河图,在太极的基础上演绎出八卦。如今位于河南孟津的龙马负图寺就是为纪念河图洛书的传说而建的。河图
洛书的黑白点和纵横线以及其
中蕴含的数学计算和哲理,与围棋有着高度的相似
性。南宋哲学家陆九渊在思
索围棋时,忽悟曰,“此河图数
也”。围棋别称河洛,也充分说明了围棋与河图洛书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指出:伏羲八卦思想是围棋产生的最深远的思想渊源。
“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丹朱善之。”这是众多关于围棋起源中流传最广、认可度最高的传说。尧造围棋,最早可见于《世本》,后在《博物志》《晋中兴书》《金楼子》《路史》等古代典籍均有记载。传说尧为教育自己顽劣鲁莽的孩子丹朱而发明了围棋这个智力游戏。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则记载了公元前548年春秋时期卫国的一场宫廷政变,其中大臣太叔仪用“举棋不定、不胜其耦”来劝阻迎立旧君。这是史书有确切记载的与围棋有关的最早的历史文化典故,故事的发生地也在今天的河南。
及至以洛阳为都城的东汉时期,围棋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弈旨》《围棋赋》《机论》等围棋专业书籍的问世,将围棋理论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以开封为都城的北宋时期,围棋更是在全社会盛行,成为群众尤其是文人的文化必修课,围棋文化也随之达到中国古代的巅峰。宋太宗赵光义、刘仲甫、孟玄等一批围棋高手涌现,同时留下许多名人趣事。宋代理学大师邵雍所写的《观棋大吟》,全诗360韵、1800字,从观棋者角度描述了棋盘中复杂而激烈的拼杀和无穷的变化,阐释了万事万物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是中国最长的围棋诗词,学士张挺所著的《棋经十三篇》更是中国古代围棋的集大成之作,是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高度的标志。
及宋以后,随着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和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的逐渐转移,围棋的中心也逐步离开了河南。但“根”扎河南的中国围棋,因受着中原沃土与黄河之水的千年滋养,根系向下,蓬勃生长,历经千年而生生不息,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开枝散叶、延绵不绝,并逐渐融入中华民族的魂魄与精神中去,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