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美丽的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需要将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部署,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是在继承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从多个层面推动我省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一、河南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
焦裕禄精神的生态轨迹
1962年12月焦裕禄到兰考工作,通过在全县走访调研,发现兰考内涝现象时有发生,风沙大、土地盐碱化程度高,因此他把种植泡桐作为治理兰考生态环境的突破口,泡桐不仅能够成林固沙,还能为广大老百姓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深受广大老百姓欢迎,这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的收入问题,而且达到了治理环境的良好效果。焦裕禄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这是科学实践观的具体体现,这是生态伦理精神的生动实践,值得后人从中借鉴成功经验,当前应继续深入学习焦裕禄精神,从中获得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
红旗渠精神的生态体现
红旗渠建设于20世纪60年代初,历经十年,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修建了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在当时林县缺水现象极其严重,十年九旱,靠天等雨,吃水难,灌溉更难。在当时自然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林县人民在1969年完成了红旗渠的修建。红旗渠的竣工不仅解决了林县百万人民的用水问题,而且改善了林县尘土满天飞的传统生态面貌。红旗渠不仅是林县人民创造的“世界第八大奇迹”,而且是“地球的蓝色飘带”“中国的水长城”。总之,红旗渠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为当前河南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二、新时代积极推动河南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总结
实现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
第一,生态治理首先要解决发展方式的问题。当前生态环境治理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当前河南农村各地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绿色发展理念植根于人民群众心中,努力让生态文明观成为河南广大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
第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关系。保护环境就是为了给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内在动力,使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河南乡村各领域正在用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引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河南美丽乡村建设
第一,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矛盾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其一,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以美丽的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其二,城乡之间的差异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体现。美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点工程。河南围绕“美丽乡村”这个中心任务切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协同进行,积极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样板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第二,乡村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以来,随着乡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我省新农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老百姓的满意度、参与度正在稳步提高,农民的居住条件正在逐步改善。当前,应集中精力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农业样板区,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健康、无公害生态农产品的需求。
广大民众的传统认识观念亟须转变
第一,传统的认识观念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河南是农业大省,基层民众基数较大,广大民众的传统观念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物质财富,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来源。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人民群众的认识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改变了传统的认识观念,才能使广大老百姓都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队伍中来,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使生态文明建设这种新型的发展观得到贯彻落实,彻底改变河南乡村的生态面貌,实现从生态大省到生态强省的转变。
第二,把建设美丽乡村转变为全省人民的自觉行动。河南在乡村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实践,当前依然存在众多的问题:其一,亟须转变基层民众传统的生态观念,以此来推动我省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其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缩小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走绿色发展道路,切实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三,我省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缺乏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因此,建立健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本文系2022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河南建设生态强省研究”(项目编号:2022ZT17)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