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推动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加强全面节水邓州 26万名志愿者温暖城乡近30家“农媒”齐聚广州 共话乡村振兴的媒体担当我省春运共发送旅客3543.3万人次春到辛店看振兴业态丰收入增 2023年中原金融论坛在郑州举行投资大 成效佳 万亩良田稳增产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37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2-20

投资大 成效佳 万亩良田稳增产

关键字:增产,万亩,成效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河南是缺乏自然灌溉条件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对灌溉机井依赖性较大。当下正是春耕春灌关键时期,为充分反映我省农田机井通电工程近年来建设成就,以及对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所起的重要作用,今日起本报推出“机井通电护航粮食安全”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李梦露通讯员王丹

“去年我们共投资2531.5万元,完成90项高标准农田配网工程,保障了22万亩高标准农田用电。今年我们还将为2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高压配套工程,计划新建、改造265个机井台区,增加配变容量27600千伏安,新建65.3千米10千伏线路,保障农业灌溉、粮食增产。”2月14日,国网漯河供电公司发展部负责人介绍。这是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服务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省电力公司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持续加大农田机井通电工程投资力度,着力做好农田机井配套供电设施建设,为服务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电网力量。

加大投资力度建设电力设施

河南是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粮食产量连续16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缺乏自然灌溉条件,我省粮食生产对灌溉机井依赖性较大。

2008年以前,我省有超过六成的农田机井尚未通电,农民浇地不便,利用柴油机灌溉耗时、耗力、费用高,直接制约着农业生产。2008年3月11日,经过先期成功试点后,我省正式启动全省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并在缓解当年春末夏初我省遭遇的大面积旱情中,初见成效,不仅促进了粮食增产,还减少农民灌溉开支5000万元以上。省电力公司也打赢了首场抗旱浇麦攻坚战。

省电力公司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业井灌电力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发挥专业优势,结合河南实际,逐年加大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建设投资力度。2008年至今,省电力公司累计投资137亿元,着力做好农田机井配套供电设施建设,有力保障了全省20.9万个机井台区、108.28万眼机井安全可靠用电。

其中,省电力公司2008年至2015年,共安排投资21亿元,建成机井台区1.35万个、供电线路1.3万千米;《河南省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后,2016年至2019年,安排投资88.1亿元,建成机井台区4.2万个,供电线路10.5万千米;农业农村部统一下达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后,2020年至2022年,安排投资28亿元,建成机井台区2.06万个、供电线路0.65万千米,有效满足了农业灌溉用电需求。

通过农田机井通电设施建设,全省农业用电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高,为推动农业减灾抗灾能力、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服务我省粮食产量连续稳产增产。同时,机井通电后农民灌溉用能成本大幅降低,按照河南现行能源价格,每亩地每年电灌溉比柴油机灌溉节省约72元,仅此一项每年减少全省农业灌溉用能成本23亿元,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

服务万亩农田护航粮食安全

“我维护的高标准农田年亩产粮食稳定在1000公斤以上,收成好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1200公斤,比普通农田提高10%到20%产能。”西平县种粮大户张卫平说。近年来,我省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形成了一大批“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的高产粮田,重点建设了一批节水高效、绿色生态、科技赋能等各具特色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引领高标准农田现代化发展。

实现高标准农田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旱能浇、涝能排,保证及时灌溉”,这离不开电力保驾护航。“以前灌溉用30~50米深的水源,水质易受污染,影响产品质量。现在改用不少于80米的深井水源,水好量足,利于作物高产。但水泵功率大,对电要求很高。”长葛市民生合作社理事长韩根田介绍说。

目前,我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省电力公司同步做好配套电网工程建设,2020年至2022年完成2166万亩高标准农田灌溉用电提供配套建设任务,今年还将动态跟进5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确保粮食生产灌溉用上安全可靠优质电力。

电力足、水源优、粮产高!长葛市和尚桥镇太平村村民刘广德一个人就能把上千亩高标准农田打理得井井有条。“过去种地是靠天收成,即便有了机井,也需要好几个人抽水、拉管子,还得错峰用电。现在通过电网改造,不仅节省人力,还促进增产。我种了10多种麦,每亩年产1200余斤,销往安徽、江苏、湖北等多个地方。”刘广德骄傲地说。

除了节省人力,省钱才是关键。南阳市宛城区农业专家、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天海介绍:“与传统漫灌方式相比,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智能喷灌,每亩可节水30%以上,节省人工费40元/亩,节省肥料40元/亩。同时,每亩增产20%以上。”周口市商水县张庄镇南陵村村民邱守先也深有感触:“过去浇地靠人力,浇一亩地人工费、成本费80元,一天最多浇5亩。现在浇一亩地5元电费,一天可浇二三百亩。一年光浇地一项,就节省几十万元。”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929万亩,2025年年末,全省高标准农田总面积将累计达8759万亩,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我们将不断加大投资,积极主动做好电力配套设施建设,改善灌排条件,实现旱涝保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保障粮食安全。”省电力公司发展部负责人如是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