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服务万亩农田护航粮食安全
“我维护的高标准农田年亩产粮食稳定在1000公斤以上,收成好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1200公斤,比普通农田提高10%到20%产能。”西平县种粮大户张卫平说。近年来,我省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形成了一大批“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的高产粮田,重点建设了一批节水高效、绿色生态、科技赋能等各具特色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引领高标准农田现代化发展。
实现高标准农田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旱能浇、涝能排,保证及时灌溉”,这离不开电力保驾护航。“以前灌溉用30~50米深的水源,水质易受污染,影响产品质量。现在改用不少于80米的深井水源,水好量足,利于作物高产。但水泵功率大,对电要求很高。”长葛市民生合作社理事长韩根田介绍说。
目前,我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省电力公司同步做好配套电网工程建设,2020年至2022年完成2166万亩高标准农田灌溉用电提供配套建设任务,今年还将动态跟进5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确保粮食生产灌溉用上安全可靠优质电力。
电力足、水源优、粮产高!长葛市和尚桥镇太平村村民刘广德一个人就能把上千亩高标准农田打理得井井有条。“过去种地是靠天收成,即便有了机井,也需要好几个人抽水、拉管子,还得错峰用电。现在通过电网改造,不仅节省人力,还促进增产。我种了10多种麦,每亩年产1200余斤,销往安徽、江苏、湖北等多个地方。”刘广德骄傲地说。
除了节省人力,省钱才是关键。南阳市宛城区农业专家、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天海介绍:“与传统漫灌方式相比,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智能喷灌,每亩可节水30%以上,节省人工费40元/亩,节省肥料40元/亩。同时,每亩增产20%以上。”周口市商水县张庄镇南陵村村民邱守先也深有感触:“过去浇地靠人力,浇一亩地人工费、成本费80元,一天最多浇5亩。现在浇一亩地5元电费,一天可浇二三百亩。一年光浇地一项,就节省几十万元。”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929万亩,2025年年末,全省高标准农田总面积将累计达8759万亩,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我们将不断加大投资,积极主动做好电力配套设施建设,改善灌排条件,实现旱涝保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保障粮食安全。”省电力公司发展部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