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玮马丙宇通讯员杨广玉常泽辉杨玉明
4月1日,辉县市峪河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平坦宽阔的田间道路纵横交错,平整美观的灌溉沟渠直达田间地头,一望无垠的麦田碧波荡漾,一幅现代农业画卷呈现眼前。
农田的嬗变,正是辉县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
峪河镇种粮大户杨森望着1200亩长势喜人的麦田,用手机登录智能物联网平台,通过一键操作就实现了自动灌溉。
杨森说:“政府给修的路、打的井、安的电、挖的排水沟、安的喷灌设施,眼下我们农民种地都是智能化,大多是一键操作,非常方便,提高了效率,节约了种植成本。”
辉县市总人口93万,耕地面积88.95万亩。近年来,辉县市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粮食生产先进县、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是全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最大的食用菌单品种种植基地。
2021年7月20日,辉县市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全市60.95万亩基本农田受到不同程度损毁,其中水毁高标准农田49.58万亩,水毁非高标准农田11.37万亩。灾后,辉县市抢抓重建机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修复建设,加上2022年新建的高标准农田11.37万亩,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格局。
短时间内,辉县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怎么实现华丽转身的呢?记者采访了辉县市市长李继游。
严控耕地面积确保粮食安全
李继游说,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地之不存,粮将焉附?
近年来,辉县市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结合农田灾后修复重建,大力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狠抓乱占基本农田行为整治,坚决遏制“非农化”“非粮化”,确保域内78.6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布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4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12亿斤以上。同时,将高标准农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不断推动耕地质量提升,截至目前,累计整合资金10.7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71.31万亩,为保证粮食安全供给提供可靠保障。
为破解土地分散经营带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难题,辉县市严格遵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率先在峪河镇开展以村集体为主导的土地经营权适度规模流转改革。
2022年4月,在新乡市委、市政府的具体指导下和新乡国资集团的有力支持下,辉县市成功对接北大荒农服集团及中国农科院农灌所,四方形成“四方两园”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搭建数字化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全面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丰产增收增添动能。
这种以村集体为主导、以土地流转为突破的土地管理经营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地”为核心,农民增收、集体增收、大户增收、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经营之路。
农田提质增效提高粮食产能
李继游说,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近年来,辉县市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投入,“托底”粮食安全,“端稳”中国饭碗。
辉县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形下降,西北部地势高、土地干旱,东南部地势低、地下水位高,易涝,历史上农业产出率低,当下这种地理因素影响农民增收。
为了突破自然瓶颈,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该市突出规划引领,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总体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维”标准,与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等结合起来,全面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
辉县市峪河镇已建成一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按照亩均3000多元的投资标准和“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的“六化”要求,以智慧农业为导向,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根本,结合现代智慧农业物联网,打造了集中连片、节水高效、技术集成、绿色生态的现代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优化了灌溉方式,配备安装了水肥一体化和智能物联网控制系统,实现了田间苗情、病情、虫情、墒情实时监测报告和施肥、灌溉的远程自动控制,通过“双水源一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水肥一体化设施的全面应用,用较小灌溉定额对农作物进行浅浇勤浇,示范区内可实现年节水30%,年节肥5%,年农药使用量下降15%以上,推动农业绿色生态发展。
峪河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万亩由北大荒集团托管,实施的“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保险公司”的新型规模化经营模式,每亩为群众降低种植成本300元,以订单方式增收约200元,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管理费30元~50元,同时,还能解放劳动力7000余人通过务工增收。
辉县市高标准农田建成以后,并通过推广良种、良法等先进适用技术,有效灌溉覆盖率达10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平均提高100公斤/亩以上。
高规格建设管护确保良田良用
李继游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辉县市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统筹推进。该市成立了由市长任指挥长、主管副市长任副指挥长的高规格的辉县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挥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等部门,从人员、资源、财力、精力等方面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倾斜,有力推动了工作落实。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乡镇分别成立了现场管理小组,明确责任人,保证施工监理到位,确保工程质量。辉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项目区现场办公,实地察看、听取汇报、查找问题、现场交办、跟踪落实,带动全市各个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围绕项目建设的目标,做到每天一碰头,问题不过夜,推动各项工作具体化、项目化。
李继游说,工程质量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生命线、高压线。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工程质量,也是该市监管的重点。辉县市在高位统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县级监管、乡镇管理、专业监理、群众监督和第三方质量检测“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严格项目投资关、技术关、进度关、监理关、验收关,确保把高标准农田建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和廉洁工程。
为持续发挥高标准农田工程效益,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高标准农田带来的实惠与便利,辉县市多措并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真正做到了将农田设施建设好、保护好、利用好。
辉县市本着“一建就管”的原则,坚持关口前移,对通过竣工验收的高标准农田,及时组织乡镇完成固定资产登记。实施“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级为主体”建后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了严格的建后管护制度,筹措落实管护资金,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通过设立高标准农田管护员公益性岗位,选聘有管护能力的村民、种粮大户担任管护员,确保项目工程长期高效率发挥效益。
除此之外,辉县市还积极探索了高标准农田工程建后管护保险制度,通过政府主导政策,保险公司经办服务的模式,市财政投入专项管护资金500万元,委托保险公司负责高标准农田日常管护费、维修费及清杂清淤费资金的支付等服务,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施的运行和完好全域化、常态化、长效化地放入“保险箱”。
高效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兴旺
李继游说,辉县市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目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农田质量与产业发展效益统筹起来,规模发展农业产业;依托农业产业优势,通过聚集资源要素,延长产业链条,补齐发展短板,全面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辉县市通过实施“育龙头、延链条、抓创新、促循环、树品牌”五项举措,吸引农业龙头企业落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7家、市级9家。培育形成食用菌、优质小麦、红薯等产业链,带动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近2万人,年总产值60多亿元。实现了“市有龙头带动,乡有主导覆盖,村有产业基地,户有致富门路”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增速增效,以农业产业增速增效为抓手,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该市正在创建省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建成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拟创建县级产业园4个。依托75家中药材合作社、8家药品生产企业与全国800多家中药饮片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年销售额12亿元,带动10000余人就业;依托南太行山水旅游资源,130余家休闲农庄和农家乐等休闲农业以及乡村旅游点,带动2.3万人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稳步增收。
沃野千顷,绿韵绵长。“辉县市以推进高标准农田和示范区建设为目标,在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稳定农民收入的同时,坚持与人居环境、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相结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李继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