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珅逸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政府助力分散农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工具,是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随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愈发凸显。数字金融的飞速发展为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落地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提高农户风险防范意识、降低农作物勘赔定损成本、实施财政资金动态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数字技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数字技术催生的数字金融也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数字金融结合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突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的局限性,降低了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了金融服务的成本,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尤其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数字经济加速腾飞,有效地支撑疫情防控和经济智能化转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占GDP比重的38.6%。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数字金融,推动了农村金融交易的便捷化与普及化。数字金融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为大众提供了新型金融服务,也为突破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困境提供了契机。
利用网络技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信任程度。参照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宣传模式,通过制作农业保险赔付典型案例的短视频、与网红合作宣传等多种方法,吸引更多农户关注农业保险产品。通过网络媒介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投保方式、利害关系、理赔政策等真正普及给农户,使农户充分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意义和作用,从而调动农户投保的积极性。
通过手机软件推出农业保险产品,增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惠民性和便捷性。通过政府部门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方式,同时推出线上多元农业保险产品,利用支付宝等软件的征信系统,降低保险公司的信息搜集成本,简化农户投保的手续和流程,降低双方成本,提高政策效率,使政策性农业保险更好地惠及农户。
加大保险赔偿的信息公开力度,增强群众的监督程度。建立以村为单位的信息公开制度,确保农户的投保情况、报灾方式、损失判定、理赔金额等信息公开透明,使每家每户公平参与农业投保。
数字金融服务能够帮助保险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完善农户的信用信息,大幅降低信息采集成本。目前,信用信息数据库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重视,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户征信信息的梳理工作,采取与互联网公司相结合的方式,联通农村电商与征信数据库,形成共享信息体系。同时要谨防泄露农户信息,防止不法分子和诈骗机构乘虚而入,打击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信心。
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农户索赔的便捷程度,农户可以通过手机拍照等方式,将农作物的实际受灾情况及时反馈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结合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上传的照片进行批量处理,严格审核,进行线上远程理赔,将赔款通过移动支付直接转入农户的银行账户。由此可见,数字金融可以极大地简化保险赔付的审理流程和手续,降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成本。
政策性农业保险受到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建立保险补贴预算机制,运用大数据等实时监控保险公司的农业保险业务量,检查业务量是否与保险公司申报的补贴相匹配,防止保险公司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行为,加强保费补贴的管理。实施多层次的监督监管,建立健全农户对保险公司的举报机制,制定专门的处罚细则,加大对保险公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加强对保险公司和农户的教育引导,形成政策性农业保险互惠互利机制。要加大数字金融的投入,普及政策性农业保险基本知识,破除农户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误解和认知偏差,引导农户更加规范地使用农业保险产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凸显。尤其是农户金融意识薄弱,投保积极性较低;农业保险门槛高,征信系统有待完善;农业保险成本高,勘赔定损困难;道德风险问题突出,惠农政策效果较差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数字金融的飞速发展为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落地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提高农户风险防范意识和投保积极性、降低农作物勘赔定损成本、实施财政资金动态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数字金融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创新发展,是保障农民利益、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