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晒好的板蓝根装袋
立式烘干塔和仓储库房
丁照会和妻子闫玉枝
“种地10年,就像过了一个世纪。”说起转行干农业这10年来历经的酸甜苦辣,丁照会微微蹙了一下眉头,进入了百转千回、意犹未尽时。
丁照会今年50岁,目前在汝州市临汝镇、温泉镇等地,牵头流转了近4000亩土地,从事小麦、玉米等粮食,及板蓝根、丹参等中草药和大葱等蔬菜的种植。
这10年,令丁照会心心念念的事儿正如他的微信名一样--风调雨顺。从渴望不再像父辈一样在土地里讨生活,到身家千万之后又转而回到出生地--“第二故乡”汝州市临汝镇投身农业。
7月14日,阳光正好,微风和煦,在临汝镇临南村河南锦奥实业公司院内,丁照会遇见来访的汝州市乡村振兴局的范万红后,谈兴正浓。
丁照会的老家在汝阳县,但他13岁以前都是在汝州度过的,1998年结婚后,从汝阳回到了汝州,在临汝镇跑运输拉矿石,开印刷厂,忙得不亦乐乎。挣下“第一桶金”后,2002年时,丁照会将主战场转到了省城郑州,继续经营印刷厂,到他下定决心回汝州干农业时,印刷厂转让了1400万元。
有了1400万元本钱,2013年,丁照会在临南村包了1500多亩地,开始学习玉米、小麦轮播。由于不懂农业生产技术,不懂市场行情,其结果自然而然地赔了。
但丁照会是一个有心气有想法、遇见困难愈挫愈勇的人,拜师学艺,从书本上来到实践中,到纸坊镇找“喜耕田”、到王寨乡找“老广农机”交流学习,丁照会从庄稼活的“门外汉”逐渐成了种田的“行家里手”。
种粮食的事儿搞明白后,丁照会又把目光转向了经济作物种植,并且下手还挺“狠”,那一年一下子就种了1000亩板蓝根。但现实又深刻教训了丁照会。种1000亩板蓝根,在除草等田间管护和收割时需要大量的用工,可方圆哪能那么容易招来那么多人,因此,丁照会又赔了,赔得还不少。
如今,丁照会在临汝镇、温泉镇建设的4个种植基地流转的近4000亩地,大部分种粮食,有200亩种了丹参,480亩种了板蓝根,100多亩种了大葱。种地,缺水可不成,以临南村基地建设为例,丁照会在大田里一口气打了7眼深井。
在丁照会看来“现在种地,还是要看天”,因此,不论你种多少地,管多少人,当多大的老板,在夏天最热的时候,你必须下地;在冬季最寒冷的时候,你也必须下地,“付出多少,就回报多少,绝不能偷懒”。丁照会的一番话,让范万红点头称是,“种地这事儿苦,有很大风险,很多人受不了,就放弃了,不是实干的人端不起这碗饭。”
10年磨炼,丁照会总结了种地管理的“16字经”,即:充分授权、分口管理、职责明确、严格考核。丁照会进一步解释说,公司建设的4个基地,每一个基地都有一个或两个股东负责,明确责任权利和考核标准,按比例和公司分红。“这样的话,别说4000亩地,1万亩或2万亩,我也敢干。”丁照会说。
还有一桩令丁照会自豪的事,临南村基地仓储库房边建设的立式烘干塔、库房的卧式烘干机,这两套设备在今年“三夏”小麦抢收遭遇极端天气连阴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立了大功,其间,帮助村民烘干了6000多吨小麦,还受到镇里和市里的表扬。
走近河南锦奥实业公司临南村基地,牌匾的一侧是标语墙,在党旗和国旗一边,是4行红色的手写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牢牢把饭碗端在手里,撸起袖子加油干!
“他是个有情怀的人。农业不好干,我也知道,但他一直没放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责任感,村里村外很多种地的人都指望着跟着他吃饭,既然他喜欢种地,那咱就支持!”丁照会的妻子闫玉枝从墙根的水池边起身,甩了甩手上的水,说着说着,笑了。这是从心田甜到脸上的笑,其中有12分知己,12分信任,12分鼓励。
闫玉枝说的“村里村外很多种地的人都指望着跟他吃饭”,是一句实话。在河南锦奥实业,有技术的农机手每天能拿到150元以上,在大田里拔草作业的年纪大的男劳力和女劳力,每天能挣50元~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