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广军通讯员赵鑫
8月3日上午,在位于襄城县湛北乡后聂村的信达通鞋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车间宽敞明亮,工人在操作台前忙碌,一摞摞半成品整齐地码放在机器旁边。
“这批货明天就要发出去,得赶紧安排工人打包。”车间里“哒哒”的机器声此起彼伏,公司负责人高军昌不由得提高了嗓门。
高军昌是后聂村人,高中毕业后跟着家人一起到广东一家鞋厂务工。慢慢地,勤奋好学的高军昌,逐渐掌握了全套的制鞋技术,同时也积累起管理经验和人脉。
2012年,已在外务工17年的高军昌在回乡探亲时发现,家乡有许多乡亲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他心想,如果能在村里办个工厂,就能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了。征得家人同意后,高军昌便开始规划建设鞋厂。
可对于高军昌来说,办厂是个难题,办厂有啥政策、需要办理啥手续,他都不了解。得知高军昌想要开办鞋厂,湛北乡全程跟进服务,在选址、建厂、通水通电、员工招录等各个方面提供帮助。
2013年,高军昌的鞋厂开业,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投资25万元购买了53台电动缝纫机,招收了53名工人。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高军昌的鞋厂逐渐发展壮大,不仅注册了信达通鞋业有限公司,还在襄城县湛北乡北姚村和叶县相继开设了分厂。如今,他的鞋厂还开拓了海外销售渠道,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年出口量六七十万双,年销售额四五百万元。
目前,高军昌的公司有150余名员工,大都是附近村庄的群众,其中有120余名是技术工,还有30多名是零工。
“2013年开始,我就在信达通务工,已经在这儿干了十年了。”李阿姨是厂里的骨干,她一边缝制鞋面一边介绍说,“我每个月工资6000元左右,赚得不少还能顾家。”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提及未来发展,高军昌表示:“后续将继续扩大经营、提高企业效益,为更多的乡亲提供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