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助推新文科人才培养善用社会大课堂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狠抓实干促“三进”润物无声育英才“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 有效推进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教学的路径探索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57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8-11

“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 有效推进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教学的路径探索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杨凯

“讲好中国故事”是深化文明互鉴、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以“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既是新形势下关乎如何构建中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关系的战略性问题,又是中外文明互鉴背景下如何做好跨文化沟通和国家形象建构的技术性问题。一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我们在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的同时,应该思考如何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另一方面,在国际舆论格局中,某些西方媒体不断对中国进行污名化、标签化的不实报道,误导人们对中国的认知。这需要我们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把真实、鲜活的中国故事讲述给世界。

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教学在推进“讲好中国故事”上有着显著优势。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和核心通识课程,内容丰富,受众面广,不仅是新文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的有力支撑。中国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优秀文化并用流畅的英文向世界加以介绍和阐释,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教学有如下意义。

从个人层面来说,学生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践行者,在打好英文基础的同时,充分理解中国本土文化并用英文进行表达,有利于在国际交流中能够采取“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视角,实现成功沟通。从国家层面来说,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全球视野,运用恰当的方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成就,为中国树立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使国际社会更好地认识中国。可以说,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教学肩负着传递中国声音、助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

在“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可以从以下方面推进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即以“产出导向法”为基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上兼顾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成就,采用高度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课堂。

一、秉持“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实现“学用一体”

“产出导向法”理念在解决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教学的实际问题上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在开始进入大学英语中国文化课程学习之前,无法有效组织语言阐述相关话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设计,引导学生开口讲话,更好地组织语言,实现沟通交流的目的。课程教学强调通过高质量的输入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英文表达,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产出导向法”以学习为中心,重视输入和输出,与“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要求和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教学的宗旨有很好的契合性。倡导“产出导向”,能使学生理解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既定时间内掌握学习方法、理解学习材料,实现有效学习,达到“学”与“用”的有机结合。

二、兼顾传统与当代,呈现立体的中国形象

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教学内容兼顾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成就,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中国有绵延数千年的辉煌文明,在哲学思想、文学遗产等方面成就突出,然而,如果只学习传统文化而忽视当代文明成就,学生就难以在国际交流中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和创造性。故而,课程教学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成就共同纳入教学设计,并适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中国文化传播能力。课程采取分主题教学,将中国文化英文素材及经典的跨文传播案例分为哲学、文学、艺术、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不同主题。特别注意搜集英文出版物、纪录片和电影,其中的英文表达和叙事技巧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实施混合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混合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教学效果。混合教学模式是教师综合运用信息化环境与工具,有效整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教学方式。近几年的疫情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该教学模式的巨大潜力。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教学充分利用相关在线学习平台,优化课程设计、学习资源、过程监控评测,以适应青年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提供文本、音频、视频等多元化学习资源,以增强学习兴趣。课前在线上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完成文本阅读、资料搜集等活动。以此为基础,课堂教学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难点和线上学习的共性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相关中国文化主题讨论,在内化语言能力的同时,实现思辨能力的提升。课后,教师可运用线上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促进师生多边交流,完善反馈形式,巩固学习成果。

四、打造交互式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教学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生态。传统教学模式多偏重于讲授,学生易出现学习主动性不强、参与度不足、学习效果欠佳等问题。课程通过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探究、案例分析、研讨、演讲等多种学习形式,激发其自主学习意识,营造“我要学”的良好氛围。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其在理解中国文化、提升双语能力的基础上,以跨文化的眼光观察问题,流畅使用英语传递中国文化。这样的课程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培养信息搜索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养,这也是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达成的教学发展目标。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教学能够发挥其独特优势,让更多人读懂中国。课程注重“学用一体”,兼顾古今文明,采用混合式教学,构建交互式课堂,使青年大学生充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成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用英文向世界展示真实、生动的中国。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