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尹小剑通讯员翁应峰祁传统文/图
丰收的喜悦
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现场
秋雨淅沥,挡不住农民朋友庆祝丰收的热情。9月23日,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在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桃园村开幕。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民朋友欢聚一堂,共庆丰收。
活动以“庆丰收·促和美”为主题,依托“二大区域”,进行产业丰收、人才丰收、文化丰收、生态丰收“四大版块”展示。活动期间,共举办丰收成果展,渔节启动仪式,产业融合区,农创市集,和美乡村非遗、摄影展,开渔节“头鱼”拍卖、千鱼宴;农民农事趣味体验,食尚信阳美食体验,特色茶文化展示等10项活动。
近年来,信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的殷殷嘱托,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先行先试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努力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走在全省前列。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革命老区信阳要拿出当年‘闹革命’的勇气,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等方面勇当前锋。”9月初,信阳市委主要负责人在全市乡村振兴第三期“4+1”交流汇报会上掷地有声地说。
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
作为“中原粮仓”之一的产粮大市,信阳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全市粮食产量连续10年以上超过110亿斤。
在“藏粮于地”方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区域内,农业社会化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粮食品质达到无公害标准,亩均产量提高100斤以上。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33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89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6%。
在“藏粮于技”方面,择优主推3~5个品质优、食味佳、效益高、市场青睐的水稻品种,供广大种植户自主选择。组织信阳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有关专家,制定《信阳市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在种植品种、种植方式、施肥灌水、田间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特别是在关键农时,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分组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按照《信阳市水稻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田管,确保生产出优质大米。
强壮产业筋骨挺起发展脊梁
信阳深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强化产业生态思维和产业链思维,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实施路径,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
全市首先明确弱筋小麦、优质稻米、茶叶、油茶、畜禽、水产等为农业主导产业;红薯、花生、油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为农业特色产业。
商城县发展“稻鸭共作”种养模式,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和善于活动的特点,使其在稻田里为水稻生产除虫、除草、施肥、松土等,利用这种模式生产出的稻米,比普通稻米每斤售价高1块钱。商城县河凤桥乡利用地处灌河沿岸的便利,借鉴山东寿光的经验,蔬菜生产四季不断档,全乡蔬菜种植面积1500余亩,其中大棚蔬菜种植面积600余亩,常年种植蔬菜品种50余个,年产蔬菜5000余吨,产值2000余万元,其中大棚蔬菜亩均净利润可达2万元,带动300多个劳动力务工就业。
新县大力实施“红城英才”计划,吸引新县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办经济实体8000多家,包括创办武占岭生态旅游度假区、阳荷姜深加工生产线、迷迭香中药材产业园等企业65个,带动6万名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光山县槐店乡做深油茶文章,延长油茶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从油茶花、茶籽饼中提取高纯度茶多酚、茶皂素等,开发出7大系列11个单品的“玉肌汉方”牌日化护肤品。
平桥区沿大闭环生态路线建设驿站节点景观14个,其中驿站8个、节点景观6个,把美丽城镇、美丽村庄、产业园区、美丽田园串珠成链,形成“漫游平桥”特色乡村旅游公路品牌,成为鼓起群众钱袋子的富民路。
潢川县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校紧密合作,设立花木科研平台,其中省级平台2家、市级平台2家,累计培育花木200余个属、2400多个品种,目前发展花木公司170多家、花木专业合作社74家,花木年产值约35亿元。
淮滨县期思镇牵头成立“芡实种植联盟”,种植基地遍布全镇15个村,有近500户农户参与种植,辐射全县近10个乡镇,100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该镇杨传珍老人闲时就在基地打零工,一天能挣100块钱,杨传珍由衷感慨,年轻时没挣到钱,没想到老了在家还能挣一些。
“信阳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以‘稻虾共作’为主,群众根据市场变化因地制宜发展了‘稻鳖共作’、‘稻蟹共作’等多种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稳定在100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鹏自豪地说。
信阳聚力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挥墨疾书,笔笔生花。成功招引了正大、宏升、北大荒、中原粮仓、中咨海外等一批大型农业企业和平台公司,发展特色种养业,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潢川县与正大合作,打造标准化种植区和无人农场、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示范区。按照“政府主导+合作共建+移交租赁+运营维护+补贴群众”的发展模式,配套建设占地280亩、辐射周边20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包括四中心一基地(育秧中心、服务中心、智控中心、农机中心及种植基地),实现“投融建运管”五位一体、“耕种管收储”全程覆盖。
信阳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固始县种云优选直播基地将电商建在陈淋子镇的田间地头,基地功能集直播带货、网红打卡、山居体验、特色民宿餐饮、共享农业发展等于一体,坚持发展“三产带一产强二产”发展模式,释放三产融合乘数效益。目前,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近100场,实现交易金额1000余万元。固始县副县长冯晓介绍:“种云优选直播基地一期占地面积100多亩,建成直播间、民宿餐饮、特种养殖、夜景灯光秀、培训孵化基地等,在固始县打造直播带货‘小杭州’,让更多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
同时,走好农文旅深度融合之路。浉河区持续叫响“大别原乡·旅居信阳”民宿品牌,大力推动民宿产业集群发展,建成精品民宿75家,年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带动当地群众就业近万人,户均增收3.2万元,一幢幢民宿催开了幸福花,美了田园,醉了游人,富了农家。信阳依托美好研究院设计“山哥”“茶妹”等以茶为核心的城市IP,借助漫画、绘本、短视频、周边衍生等不同媒介进行传播,让茶文化传播更灵动活泼、更富生命力、更具感染力。此外,信阳充分发挥茶庄园的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开发茶研学游、休闲游、康养游等产品和路线,打造环南湾湖“百里茶廊”畅游专线、商城县大别山红色传承茶旅三日游精品旅游线路等一批茶文旅精品线路,实现“以茶带旅,以旅促茶”的“茶旅相融”共生发展。
实施“十百千万”探路乡村振兴
2021年年底,信阳市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扛牢“先行”担当,增进“先发”优势,深入推进“五化”,建设10个示范区、234个示范引领村、2131个生态宜居村民组,其余都是整治达标村庄,全市上下形成了乡村振兴扛旗的良好氛围。
聚焦标准化实施。为了确保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能够严格按照上级的根本要求实施,不偏向、不折腾,首先把建设什么样的示范乡村放在了第一位,制定了《信阳市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工作导则(试行)》,今年又及时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让乡村干部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啥样”,确保了示范区建设按照乡村振兴要求和标准实施。
聚焦项目化推动。要实现乡村振兴,要落地“十百千万”工程,离不开项目支撑。为此,全市坚持项目为王,将各方资源向“十百千万”工程积聚,动员市县乡村科学谋划、实施和储备了一大批乡村振兴项目,2023年全市示范区建设计划投资204亿元,已完成投资142.7亿元,占比69.9%。随着大批项目纷纷落地实施,全市10个示范区交通环线提升改造基本完成,交通环线将集镇区、产业园、示范村庄、旅游景点和服务驿站等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全域乡村游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聚焦模式化示范。产业提档升级,全市10个示范区确定产业“1+N”(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制作了产业链发展图谱,科学地进行延链、补链和强链。在示范区实施了一大批“土地整治+土地托管+多彩种植”项目,在农业规模化发展、农业链式发展上作出了很好的示范,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息县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为高油酸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对症开方”,助力息县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商城县河凤桥乡依托原耕农场“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种植丝瓜络2000亩,亩均产值6000余元,利用村集体经济新建加工厂,将丝瓜络加工成澡巾、拖鞋等,通过电商平台远销日本、韩国、欧美等地。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初步迈入“美丽经济”阶段。固始县陈淋子镇发动群众主动清理垃圾、杂物,进行装袋后,按照一袋3~5元给予回收,从老人到小孩儿都纷纷加入清理垃圾的队伍。全镇累计回收垃圾1.6万余袋,每村仅投入2000元左右,基本实现了“面上净起来”的目标。罗山县灵山镇在旅游公路两侧配套建设具有豫南特色的景观游憩带,先后打造了孝亲文化园、农耕文化园、稻田画观光园、滨河景观园等大小游园65处,成为罗山全域旅游大环线中的重要景观节点,沿初心旅游路的农文旅融合产业带渐具规模,初步实现了“建一条路、串一路景,兴一方产业、富一域百姓”的美好愿景。
乡村更加善治,探索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政务服务就近办”“县乡协同事项联办”三项改革,实现人员下沉、职权下放、服务下移。在“规范、减负、参与、有效”上聚焦发力,重点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和“三零”创建两项活动,扭住“三星文明户”评选和“饺子宴”两个小抓手,推进乡村治理更加有效。“随着村子变得越来越美、发展越来越好,村民思想与精神面貌更积极向上了,整个村子的向心力、凝聚力更强了。”对于近年来村庄、村民的变化,固始县陈淋子镇孙滩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喜感受颇深。
聚焦专业化指导。开展调研交流,围绕“十百千万”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堵点和难点问题,市、县、乡干部经常深入到“十百千万”工程涉及的乡、村开展专题调研和蹲点调研,帮助基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全市提供了破解乡村振兴难点的方法和路径。全市每月组织一期乡村振兴“4+1”交流汇报会,强化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的鲜明导向,由一线的乡镇党委书记和县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晒成绩、亮打法、摆问题、树目标、谈思路、列措施,引导全市基层干部既会用乡村振兴的语言讲,又会用乡村振兴的思维干。引入专家团队指导,聘请河南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组成5个专家调研指导小组,优先选择10个示范引领村(每县区1个),从规划、建设到运营,定点对其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为市内外提供乡村振兴精品示范。
聚焦系统化着力。信阳成立市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负责探索、总结、推广乡村振兴信阳案例;建立项目台账管理、周例会、月调度、月督查、季观摩、年考评等制度,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信阳把季度观摩评比作为“赛马”竞优的常态机制,现场进行评比排序,评比结果纳入县(区)乡村振兴年度考核,凭实绩论英雄,以激励促担当。
截至目前,信阳市出台了干部激励、产业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了乡村振兴政策体系,不断激活乡村各种资源要素,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一曲曲铿锵激昂的振兴乐章持续回响在1.89万平方公里的信阳大地。
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文艺会演
挑箩筐接力赛
品味南湾鱼头汤
养殖户展示大闸蟹
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