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业跨界融合路径赋能河南乡村产业振兴高水平打造河南自贸试验区走好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固始稻米古今谈从故意伤害案件看农村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间人截留行贿款行为分析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42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12-18

固始稻米古今谈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谢致君

固始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清明泡稻,谷雨下秧。几千年来,每至春天,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便披蓑戴笠,山北山南遍插秧,好一派春耕美景。如今,作为有40%以上人员输出的劳务大县,每到春天,无论在哪里务工的固始农民,还是会千里迢迢不辞辛苦赶回家乡,只为一件事--插秧。春来插秧,早已成为固始人每年必不可少的功课,从几千年前开始就已溶进了固始人的血液。进入夏季,在固始县乡间田野随处可见一望无际的稻田。古诗词里描绘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在固始是真真实实的好景致。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端,地处江淮西部、淮河南岸、大别山北麓,属华东与中原交融地带,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分界线)穿境而过,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区,气候学上的0℃等温线压境而过,是我国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这里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称。固始常年种植水稻180万亩左右,是河南省第一水稻种植大县,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固始建县有近2000年历史,东汉光武帝刘秀取“事欲善其终、必先固其始”之意,封开国元勋大司农李通为“固始侯”,“固始”由此而得名,并沿用至今。固始县境域古为先秦蓼国的核心地区,蓼国故都在今固始县城区东北蓼城岗,故固始有“蓼城”“蓼都”之称,西周为蓼国、蒋国、黄国、番国等国地。春秋中期,楚灭此地诸国,建期思县,固始为期思县之潘乡,又名寝丘邑,属于楚国,距当时楚国都城郢都(今安徽寿县)只有150公里。秦统一后,建三十六郡,固始属九江郡。

《史记》中提到:“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即使放在同时期的全球,楚国也堪称超级大国。无可争议的是,楚国当时的农业非常发达。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当时,除了军事建设,楚国还十分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史料记载,楚国最早出现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楚庄王时期孙叔敖主持兴建的期水陂和芍陂。《淮南子·人间训》说:“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知其可以为令尹也。”其灌区在期思、雩娄周围,即今河南固始一带。这项工程在楚亡后仍被历代不断维修利用,成为“淮南田赋之本”(见《读史方舆纪要》)。

两千多年来,几经兴衰,到明清时代,固始在旧灌区基础上兴建清河和堪河灌区,保证农田旱能浇、涝能排,由于渠长百里,故有“百里不求天灌区”之称。如今,位跨安徽、河南两省的淠史杭河南受益范围为固始、商城两县的梅山灌区,就是在这个古老灌区的基础上修建的。在位于干渠边的固始县石佛店乡段的清河村,不知从哪朝哪代开始,每逢初一或十五都有成群结队的人在渠旁敬香、祈福。相传这里曾经是孙叔敖指挥修渠时休息的地方,当地人说很灵验。近年,这里还修建了孙叔敖纪念馆。

根据《荀子·非相》篇:“楚子孙叔敖,期思之鄙(郊野)人也。”东汉邯郸淳《楚相孙叔敖碑》中也提到:“楚相孙君,讳饶,字叔敖,本是县人也,六国时,期思属楚。”孙叔敖去世后,其长子被楚庄王封在寝丘(今河南固始,西汉名寝丘,东汉光武帝改名固始)奉祀,后传十代。又据《史记·滑稽列传》载:“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楚地古代农业历来先进,在属古楚国地的多次考古中均有稻壳出土,可见楚人当时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进一步得到发展,耕作水平也逐步提高。东汉应劭释:“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复下水灌之,草死,独稻长,所谓火耕水耨也。”(见裴马因《史记集解》)古代先民烧荒,这是很普遍的,故无论种粟植稻,都要先烧草作为肥料,水稻得“水耨”,除去杂草,沤于水中,既作肥料,又保证水稻生长。固始县深山区至今还有这样的传统,还称这样的稻田为久水田。

《固始县志》第十二篇水利篇记载:“固始素有兴修水利抗旱防涝传统。公元前605年前,孙叔敖在故里期思县潘乡起修水利,留下伟绩和殊荣。<淮南子·人间训>载: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此项工程,史称‘期思陂’。汉、唐、宋又称‘期思雩娄灌区’,明、清时代称清河灌区,乡民誉为‘百里不求天’灌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固始县志曾力行按:“固始温家集东南亦有芍陂。此陂在石嘴塘老引河口东北3公里处,现当地农民称之‘荷陂塘’,建国初犹存水面百余亩。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扬州刺史刘馥,兴修江淮水利,复修‘期思陂’。”《三国志·魏书·刘馥传》载:“东汉末年,江淮间郡县残破,刘馥广屯田,兴治芍陂及菇陂、七门、吴塘诸堨,以灌溉稻田。”之后曹魏、元、明、清、民国等历代皆有维护该工程的记录。历代固始执政者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视,是保证固始水稻能够大面积稳定种植的基础保证。

据《固始县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固始所种水稻都是当地农民自己选育的品种。籼稻品种有“六月临子”“三伏先”“黄瓜稀”“大毛稻”“小毛稻”“洋西稻”“紫杆粘”“猴背子”等,糯稻品种有“大柳条”“燕嘴红”“黑节子”等。新中国成立后,固始水稻品种进行过五次更新换代,农家品种、低产品种、退化品种等逐渐被更换掉。1985年,固始开始示范种植杂交水稻,到1995年时,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00万亩,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当时固始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杂交稻种子在固始县成了紧俏物资。与此同时,固始县种子公司独家培育、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杂交稻新组合“耕耘2号”也荣耀登场,以分蘖力强、抗倒性好、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米粒透明,蒸出来的米饭柔软清香而获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受到当时农民的追捧,并辐射到10多个相邻市、县以及安徽、湖北等省。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日益富足,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老百姓品质消费的趋势开始显现,对大米的消费数量有所降低,对其质量的要求却更高了,农业生产也由数量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固始县着力调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农业品牌建设呈现加速发展、稳步提升的良好势头。在全县3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中,已有9家企业的产品获得了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标志许可认证,有一家企业的两个产品获得了有机食品标志许可认证。为了保证品质,这些企业几乎都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有着严格的种植管理模式。固始县委、县政府历来对水稻种植极其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水稻种子五次更新换代,到80年代的杂交稻推广,都显示了水稻种植在当地的重要地位。2020年,固始县政府又实施重大举措,向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申报创建52.14万亩、覆盖全县7个乡镇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该基地已通过验收。该基地也是固始稻米的核心保护区。

悠久的种植历史,勤劳的固始人民,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火耕水耨,到今天的标准化生产管理,固始稻米一直都在默默地孕育历史、书写历史。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