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一早,寒风凛冽,气温低至零下。渑池县天池镇杨村烟叶专业化合作社和烟叶生产旺季一样繁忙:四邻村民在社长古保民的安排下,把一包包红辣椒有序装进电烤房,电钮一开,辣椒被均匀烘干。
该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曾在第二届“红塔银行·香金融杯”全国烟农致富大赛中获选“增收创富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该合作社已逐步形成“烟叶+”多元化产业经营,年产生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成为全县甚至全国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
打基础
厚植合作社成事之势
“这个冬季,机耕专业服务队除了服务合作社外,还面向社会服务耕地1.5万亩,起垄0.6万亩。”古保民说,合作社服务农事生产名声在外,只要群众有需求,一个电话,事儿就办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保民递上一本资产账本:电烤房56座、育苗工场1座、各类农机共150台……“这些都是合作社成事儿的基础,没有这些,合作社成不了事儿。”古保民打开话匣子,诉说着合作社的成长印记。
流转土地。2010年左右,随着本地外出务工队伍逐年壮大,农户种地意愿下降。合作社从注册之日起,土地流转力度和规模逐年加大。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余亩。
烤烟设施。合作社自始至终以烟叶产业为主,实施规模化种植,在烟草公司推动下,2012年建设可供应4000亩烟田的育苗工场1座,2011年和2016年共建设烤房56座,2021年全部改为电烤房。
农业机械。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渑池县烟草分公司以打造农机农艺示范县为契机,委托合作社选购6种类型135台烟草专用机械,充实到烟叶生产机械化作业薄弱环节。
农业灌溉。抓住地方政府水源工程建设机会,杨村村组织村民稳水源、建水塔、铺管网,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全部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
至此,合作社从事农业生产的耕地、烤烟设施、农业机械、农业灌溉等条件已筑基成势,发展步入上升期。
抓管理
深耕合作社经营之道
“张三(化名)11月出勤23个工。”“李四(化名)12月5日负责玉米脱粒机,注意安全!”……在合作社,可以看到每天考勤记录、农事安排等工作痕迹资料。
合作社建立理事会工作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社员盈利分配制度等规章制度,实现“用制度管人”和“用制度管事”。“谁说了算?制度说了算!”古保民一语中的。
管理出效益,以烟叶生产为例,合作社将辖区烟叶种植区分为5个片区,由社员代表大会推选出1个总片长、5个分片长,负责生产环节的人员管理和技术落实。
组建专业化服务队。组建烟叶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专业化服务队,其中育苗专业队20人,机耕专业队20人,植保专业队30人,采收专业队80人,烘烤专业队40人,分级专业队100人,劳务专业队若干人。
开展专业化服务培训。坚持向生产技术要效益,各专业化服务队均接受各级烟草公司生产技术培训。以专业化分级队员为例,在烟叶出炕后,天池烟站会对他们进行“4334”分级工作法培训,确保他们掌握分级技术要领。
运用绩效管理机制。采取“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就是不能一个样”的绩效评价机制,以作业量、作业效率、作业质量等为考核依据,兑现奖惩,倒逼专业化服务人员工作效能。
创品牌
激活合作社造血功能
外边开始有零星雪花飘落,合作社仓库里几名工人忙得热火朝天,“韶薯”手工粉条被装箱封口,经物流“飞”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烟叶生产结束,只能挂锄赋闲?天池镇拥有万亩红薯、万亩辣椒,如何顺势而为?合作社一手抓品质,一手创品牌,将小红薯、小辣椒做成大产业,激活造血功能。
以红薯为例,合作社注册“韶薯”手工粉条品牌,采用瓢式漏粉工艺,整个生产过程不添加任何色素、食用胶等添加剂,成色好、筋道,获得客户的信赖,登上了省级、国家级报纸和广播电视平台,经物流快运飞到了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商超和居民餐桌,美名远扬。
“就拿去年来说,红薯0.8元/斤,6斤红薯能加工生产0.9斤粉条,粉条卖价10元/斤,每斤红薯通过深加工创收0.7元,收入几乎翻倍。”古保民介绍说,通过建立商务平台,引入电商销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合作社致力于为群众搭台子、架梯子,邀请省市农业专家、县农艺师进行农业知识讲座,解决群众种不好庄稼的问题,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合作社还强抓基础设施利用率,利用育苗大棚种植高附加值的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利用电烤房为乡亲们提供辣椒、花椒、中药材等烘干服务,为一方百姓致富铺路搭桥。
雪花漫天飞舞,田野银装素裹。古保民表示,合作社将立足乡村,除了把烟叶产业做好,还要积极探索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新路子,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大文章,带动乡亲们奔向共同富裕。 (席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