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曹国宏通讯员张万青谭亚廷)“从爷爷开始便在村里制作手工挂面,到我这已经传承了三代,也算是有百年历史了。”2月5日,在镇平县侯集镇,大赵营手工挂面店店主赵晓峰一边揉面一边介绍说。
“我们俩早晨5点开始工作,每天工作10个小时,平均一天用面100多斤,出成品挂面80多斤,按一斤挂面8~9块钱算,一个月的销售收入约2万元。”赵晓峰的爱人谭娇说。
“和面、饧面、搓条、盘条……手工挂面制作需要十几道工序。”赵晓峰说,想要做出细点的面条,和面时就要添加一定量的食盐,这样能缩短发酵时间,还能让成品更松软。
在现场,夫妻俩展示了上架挂晒的“绝技”,只见谭娇登上两米多高的梯子,将穿着面条的横杆挂上三米高的铁架。赵晓峰双手握住横杆下方,垂直下拉,面条很快从一米变成三米。
赵晓峰夫妻制作的挂面选用优质面粉、鸡蛋、小磨香油、精盐等原料纯手工精制而成,特点是下锅久煮不断,产品远销郑州、西安等地。
侯集镇一直将手工挂面作为特色产业重抓重推,目前正在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注册“群国”“古韵”等多个商标。侯集镇还新建大赵营村手工挂面标准化车间,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产品进行抽查抽检,严格把控产品商标和质量,在保证挂面传统生产技艺和口感的同时,让原本只能在当地销售的挂面走出镇平,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