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影视教育发展探索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周边传播理论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亚五国的传播与认同研究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98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3-12

周边传播理论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亚五国的传播与认同研究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艾克热木江·艾尼瓦尔

周边传播理论是近年来中国本土产生的一种崭新的传播学理论,是中国理论自信建设特别是传播理论自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对一个国家在有效的主权辖区边界两侧进行的、介于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之间的综合性信息传播活动进行研究和指导。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对外开放是主流趋势,中国始终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理念来和周边国家展开交流合作,并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进一步稳固合作关系、构建国际合作大格局。对于中亚五国来说,其与中国地理位置临近,并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国际伙伴,利用周边传播理论来增强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具有关键意义。

立足于现实情况并结合周边传播理论的具体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亚五国的传播有着相当的可行性和光明性。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具有开放性、公正性、和平性、互利性等特征,符合中亚五国的利益诉求,容易被其接受和认同。另一方面,中亚五国作为中国的周边国家,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国相互临近,在文化习俗上与中国有着诸多共同点,且在历史变迁过程中与中国在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频繁交流。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各国间的交流合作更趋向于多样化和紧密化,相互之间建立起更为牢固的合作关系。这些主客观因素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亚五国的传播提供了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

当前中国在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受到西方个别国家干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亟须通过取得重大成果来稳固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和决心。另外,虽然近年来中国不断推进和中亚五国的交流合作,但由于文化差异、经济矛盾、国际环境、舆论压力、理念不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家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处于较浅层次,未能充分发挥各个国家的优势来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因此,中国要想进一步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必须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度和认同度,与中亚五国在该理念的指引和号召下齐心协力谋发展,凝心铸魂同进退。

其一,制订全面化的传播方案。整体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亚五国的传播属于跨国传播,要将这一传播工作落实好,不仅需要中国的全力以赴,而且需要得到中亚五国的配合和支持,因此,中国应主动与中亚五国展开合作,共同进行顶层设计。中国应组织负责对外交流工作的专业人员召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大型会议,邀请中亚五国代表参加会议,在会上全面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及其传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广泛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结合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制订全面完善的传播方案。方案内容应力求涵盖传播的全过程和全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传播主体、传播媒体、传播活动、应急策略等诸多内容,并满足各个国家的利益诉求,以科学化、全面化的传播方案为指导来确保传播工作的规范化、实效化开展。

其二,建立多元化的传播主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亚五国的传播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涵盖范围广且任务量巨大,仅仅依靠单一主体难以高效完成。为进一步提高传播效率,必须整合多元传播主体,广泛凝聚传播合力。一方面,中国要充分发挥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强中国主流媒体与中亚五国媒体的交流合作,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新闻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进行实时报道,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广泛传播,潜移默化地增进中亚五国民众对于这一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中国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关键作用,坚持“以人为媒”,鼓励在中亚五国旅居的中国人以实际行动来传播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当地人民在与中国人民交流互动的过程中真切感受中国向往和平、渴望合作的美好愿景。此外,为了确保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中国应加强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增设“中亚简史”等选修课程,并开设国际交流等研学项目,以此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三,利用多样化的新兴技术。信息时代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亚五国的传播提供了更多机遇,中国应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便捷性,着力推动传播工作的信息化发展。一方面,中国应在中亚五国建立新媒体阵地,利用当地社交媒体、新闻媒体、视频媒体广泛宣传中国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典型的案例和真实的数据来彰显中国对于深化国际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中国应利用网络技术进一步丰富传播形式,如通过开展网络直播、开发网络节目、构建网络论坛等渠道来进一步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力度,有效拓宽中亚五国民众了解和接触该理念的途径和渠道。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其中会出现抹黑和诋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言论,对当地人民产生错误的思想引导,中国应加强信息管控技术,对这些恶意言论进行针对化、及时化应对。

其四,采取实际化的建设举措。要想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得到中亚五国的深刻认同,不仅要依靠理论宣传,而且要做好做实建设工作,以实践行动来彰显中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坚定决心。中国应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这一契机,始终秉持互利共赢、携手共进的理念,从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科技等多方面入手与中亚五国展开深入的合作交流,为当地经济复苏、文化繁荣、政治建设、教育改革、科技创新作出突出贡献,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成果来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例如,在文化建设方面,中国应在尊重他国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寻找其与中华文化的契合点,通过有效的渠道来推动中华文化的融入,在推动当地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同时增强当地人民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以文化认同来增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

“行动为基,理念先行”,立足于当前国际形势,中国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工作的提质增效,需要在周边传播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制订全面化的传播方案、建立多元化的传播主体、利用多样化的新兴技术、采取实际化的建设举措等方式,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精准落地中亚五国,推进周边传播共同体建设,以此形成国际合力,在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共同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

[作者系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本文系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科研平台建设重大攻关课题《周边传播理论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亚五国的传播与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4ZYZD002)的研究成果;新疆大学2022年哲学社会科学校内培育项目《民间影像传播与新疆区域形象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2CPY093)阶段性成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