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县域经济的破圈密码:发展壮大富民产业以“四个聚焦”助力党建育人同频共振统筹城乡就业推进城乡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提升策略研究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0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3-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提升策略研究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邹巧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动力,对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提升过程,一方面能够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多样化的渠道,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效;另一方面能够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建设。基于此,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提升的策略,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实行跨学科教育,共创传统文化课程

实行跨学科教育,共创传统文化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提升的现实需要。跨学科教育能够整合多方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效能。传统文化课程是学生涵养品德、提升素养的主要阵地,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过程及专业化的教学内容,来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一方面,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大讲堂,将不同学科的师生汇聚在一起共商共议、群策群力,从不同学科视角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专业知识融汇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跨学科的教研讨论,教师可以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从不同学科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促进学科知识和传统文化课程的融合;了解学生实际发展状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开设综合课程,以传统文化为线索来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设置章节,优化知识结构,增强教学的逻辑性和思想性,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系统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丰富传统文化知识,提高综合课程的教育能力,使跨学科知识紧密契合,为跨学科教育的质量提供保障。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打造传统文化品牌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打造传统文化品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提升的有效途径。高校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打造传统文化品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传统文化精神、提升人文素养。首先,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展、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深入群众生活,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仔细体会传统文化在人文素养提升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热爱之情,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其次,高校可以创设传统文化相关实践项目,鼓励教师、学生及社会传统文化相关研究人员等积极参与其中,以教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能够打造出符合新时代青年发展需求的传统文化品牌,推动传统文化育人的进程。最后,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积极下乡参与传统文化品牌活动的方式,对品牌进行创新。通过深入分析传统文化品牌的历史沿革、发展理念等,深刻理解品牌的文化内涵,把握品牌发展的主流方向,创新品牌活动,树立品牌形象。例如,师生可以为传统文化品牌赋予现代化的动人故事,或者对品牌的形象进行现代化设计,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让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得到发展。同时,这一过程能够让师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人文知识和素养。

建立多方协作机制,促进传统文化传播建立多方协作机制,促进传统文化传播,是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提升的重

要保障。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多方教育资

源的整合与利用,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价

值深远,是天然的“人文教科书”。因此,高校要积极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融

合,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提高人文教育

的质量,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一方面,高校

可以与文化机构开展密切合作,为师生提供深入了

解传统文化的平台和场所,让师生深刻感受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拓展传统文化视野、丰富

传统文化内涵、涵养传统文化情怀,促进师生知识

与素养的统一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与不同地

区的院校合作建立信息化平台,促进不同地域文化

的交流和传播。借助信息化平台,教师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

限制,组织不同地域的学生“共上一堂课”。在课程中,师生可以

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探索不同地域文化背景造成学生人文素养

发展差异化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原因,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优化

教育方案、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此外,高校

还可以通过定期线上线下家访的形式,建立家校协同育人的机

制。这一机制的建立,能够帮助教师更加细致、全面地了解学生

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思想素养发展的实际状况,从而有目

的、有针对性地选择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真正促进学生人文知识

和素养的发展。

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提升的重要举措。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课程教学无法比拟的。因此,应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一方面,高校可以布置传统文化展廊、展厅、艺术墙等,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提升传统文化育人的实效性。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景观设计,如在校园广场设置孔子雕塑、文化石,或者在教学楼设置名人展板、口号标语等,将传统文化以更加具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给予学生美的视觉和感受,增强环境育人的深刻性,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厚度,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加大对校园设施的建设,如传统文化馆、文化实验室等,促进教学研的一体化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加专业的空间场所,从而增强文化育人的效果,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不仅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提升的过程中面临着深度不够、形式单一、实践不足等问题,这也使得文化育人的功能发挥不足、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受阻。因此,高校要响应时代号召,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优势,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提升的策略,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作者系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商务文旅学院讲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