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丙宇刘亚鑫通讯员余晓建
3月13日,走进新乡县七里营镇杨堤村,宽阔洁净的道路、生机勃勃的田园、古朴美观的民居、错落有致的绿植……一幅幅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乡村新画卷接续呈现在眼前。
“今年,‘千万工程’成为重点和亮点。我们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杨堤村党支部书记杨纪春坦言。
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杨堤村发力乡村建设,用花红柳绿的村街建设、古朴而富有诗意的乡村文化,让村庄渐入“画境”。
乡村建设,杨堤村急农民之所急。
杨堤村从农人居村环境整治这个“小切口”入手,将政策落实在与农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细微之处。
昔日的杨堤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脏乱,整个村子看上去破败不堪,群众为此常常眉头不展。如今的杨堤村村容整洁、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完备,经过精心修葺,村里保留了20世纪以来不同年代的豫北民居,俨然一座“豫北民居博物馆”。
千言万语,心里真正装着农民。
杨堤村的规划编制全程邀请群众参与,逐户走访、深入考察,利用乡村设计师技术优势,将规划方案以实景效果展现,真正做到村庄规划编制群众看得懂、易接受,确保规划能实施落地,充分实现“自上而下”的规划要求和“自下而上”的农民诉求的有效衔接。在推进建设过程中,及时采纳群众新的意愿和好的建议,持续完善绿化提升、弱电入地、产业发展等建设方案,实现“把规划还给乡村,把设计还给农民”。
认清自己,杨堤村学会了“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这是“千万工程”的重要经验,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掌握的科学方法论。
在推进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新乡县既尊重农村发展原貌,又遵循了不同村子自身发展的规律,分类确定建设模式,根据不同乡镇、村的客观条件,分类明确建设重点,探索实施“镇村策划、村民细化、专业规划”模式。
杨堤村深得“真传”,不搞大拆大建,还原乡村原貌。杨堤村秉持“不砍一棵树,不扒一间房,不填一口塘”的建设理念,对荒废闲置的宅基地进行微整修,建成村史馆、日间照料中心、文化会客厅等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利用废砖废料和闲置的砖瓦、木材、磨盘等物品,实现旧物再利用、老屋换新颜,实现村庄庭院处处有风景,打造特色乡村风貌。
春回大地,杨堤村新栽种的海棠、紫薇、石楠、国槐等蓄势待发,在杨堤村,在新乡县,在广袤田野,乡村全面振兴美丽画卷正在变成生动现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