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食物观的郑州都市圈城市食物韧性实践河南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路径探索加快健全促进河南平台经济 健康发展的机制和对策河南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 的影响因素和路径创新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1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02

基于大食物观的郑州都市圈城市食物韧性实践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谷溢

大食物观的安全内涵

大食物观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中国食物系统提出的全面战略理念。大食物观关注食物供给,促进食物系统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城市应对食物供应中断的能力,增加食物供应链的灵活性。

大食物观强调科技发展和绿色高质量发展路线,推动可持续农业实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食物系统的整体可持续性,通过倡导利用科技创新来优化食物供应链,提高食物系统的适应性和响应速度。大食物观支持采用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实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农业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大食物观的多元化食物供应体系能更有效地保持稳定,增强城市食物系统的整体韧性;通过提倡多样化的食物生产,能更有效地利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资源;通过保证食物供应的多元化和高质量,能增强城市食物安全,确保所有市民能够获得充足、营养均衡的食物。

大食物观与城市食物韧性的关联

生产环节的可持续化。大食物观鼓励采用可持续农业实践,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

供应链的弹性提升。通过优化食物供应链管理,大食物观促进了食物供应链的透明化和效率提升,保证了食物的新鲜度和可追溯性,降低食物的流通成本,提高系统在面对供应链中断时的弹性和响应能力。

消费行为的引导与改变。大食物观倡导健康、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有助于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增强城市食物系统的自给自足能力,提高城市食物韧性。

提高城市食物供应安全性。大食物观通过促进多样化的食物生产模式(包括城市农业、周边农业以及远程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建立弹性供应链,增强城市应对食物安全危机的能力。

郑州都市圈

践行大食物观的挑战与实践

郑州都市圈城市食物韧性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

土地利用与食物生产可持续性的挑战。随着都市圈的扩张和人口增长,农耕用地逐渐被侵占,这会威胁到食物的生产和供应。

交通网络与食物分销的挑战。灾害可能破坏关键交通枢纽,从而中断食物供应链,使得食物无法及时从生产地输送到消费地。

人口分布与食物需求的挑战。都市圈内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分布变化导致食物需求不均衡,而不恰当的城市规划可能加剧这种不平衡。

自然环境变化的挑战。气候变化、土地质量退化等环境因素可能对食物生产造成压力,使得城市规划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的挑战。社会经济的变化、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波动都可能影响食物的生产、分销和消费。

过去5年,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和极端天气灾害的双重挑战下,郑州都市圈展示了其城市食物韧性的实践策略: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运输障碍和人员流动限制,郑州都市圈通过建立临时食品供应站、优化物流路径,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购买与配送等方式,保障了食物的稳定供应,同时,优化城市内部交通线路,加强仓储设施,确保食物的顺畅流通与储备。

为应对极端天气灾害,郑州都市圈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提高灌溉系统的效率和抗旱能力,推广抗逆性强的农作物,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同时改善基础和仓储设施,优化物流网络,提高了食物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韧性。

政策建议与未来方向

公开数据分析显示,近5年间郑州都市圈城市食物韧性评价综合值逐年增长,但是整体韧性评估的效益等级属于“较差”等级,说明尽管郑州都市圈在食物韧性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仍然需提高其效益等级。

建议出台针对食品企业的财政援助政策,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实施食物安全和农业支持政策,出台灾后重建和恢复政策。

都市圈发展必须考虑更为复杂和多元的因素,采取更为综合和协调的措施,强调区域性协同和整体规划是实现高效应对的关键。

[作者系郑州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博士;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河南践行大食物观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ZT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