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冯佳志通讯员崔新娟
万物生,忙春耕。大农机田间耕耘、无人机空中盘旋、大数据田间传感……在温县46万亩农田里,各类智能化设备正在铺展“科技春耕图”。
近年来,温县持续提高农业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以良种、良机、良法配套,因地制宜将更多科技要素向田野集聚,全链条挖掘农业提升潜力。
育良种
科技“添翼”增收提质
“怀地黄易感染病毒,植株脱毒后,其抗病、抗逆性增强。复壮的种苗,产量比非脱毒苗增产20%左右。”4月1日,在温县农科所生物技术中心,科研人员王立伟说,“今年,我们能为药农提供优良种苗5万株。”
作为温县的优势产业,怀山药、怀地黄等培育种苗工作一直持续进行:怀药种栽繁育基地里,科研人员不间断检查育苗技术下提纯复壮后的怀山药种栽生长情况;种栽培育中心内,科研人员将怀地黄苗转到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再根据种苗长势将其放到炼苗室培养。
近年来,温县依托先进育种技术,积极开展怀药种栽、小麦良种培育。培育有小麦品种40余个,12个通过国审;实现了怀山药、地黄、菊花等优质品种的种质资源保护;建立了铁棍山药种苗三级繁育田,实现了地黄种栽脱毒工厂化生产,以广泛推广的优良品种,加快了科技强农的步伐。
备良机
智慧“引擎”生产提速
“每年春耕,农机都要‘大显身手’。施肥、打药、播种、开沟……它们都能轻松完成。”黄庄镇的大片麦田里,机器轰鸣。该镇永生植保合作社的贾晨龙说,“机器上配备精准施药系统,直接把配好的药加进去之后就不用再管了。”
无人机施肥、自走杆喷雾、智能化播种……春耕中,温县“以机代人”,处处透着“科技范”。“我们合作社就像是‘农事超市’,农民可按需挑选产品和服务。”该合作社负责人侯永生说。
当前,该县农业生产进入机械化、智慧化主导的新阶段,各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90%。该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均提供“保姆式”“菜单式”服务,建立了产加销的紧密利益链条。
配良法
数字“云上”管护提效
“采卖需要人工,管护是智能化。你看,屏幕上动动手指,双孢菇就能享受恒温恒湿的生长环境了。”在番田镇东留石村食用菌生产基地,村民们忙着采摘、挑拣、装袋,基地负责人邓西庆说,“40天左右长一茬,一年生产七茬左右。”
靠着数字化环控手段,双孢菇生长全年不间断。
良机配良法,释放新潜能。温县探索出铁棍山药“4+3”优质高产模式,在岳村街道韩郭作村依托种植大户示范推广该模式,种植铁棍山药。该村药农赵云霞说,用“4+3”种植模式,每亩地能增收500至1000斤。
据介绍,“4+3”的“4”即4个“选”:选良田,用专业仪器检测土壤情况,针对性土壤改良;选良种,选脱毒种苗等新种栽,提升种苗抗病性;选良肥,选优质有机肥作底肥,提高土壤有益菌群数量;选良方,改专业钻头旋转开沟,使土壤蓬松、细化。“3”即3个“精”:精细管理、精确施肥、精准防控。
良种入田、良机管田、良法到田……新质生产力注入田间、占据“C”位,温县农耕向绿、效益向优,沃野生机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