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故道明珠”耀新辉
第5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28期:第5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25

民权“故道明珠”耀新辉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燕陈炫羽张增峰宁津瑜

槐林四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4月24日,走进国家生态森林公园--民权申甘林带,只见一方方树林郁郁葱葱,满枝丫的槐花甜香醉人。

2024民权申甘林带生态马拉松赛将于4月27日在这里激情开跑,届时,来自国内外的1万余名跑友将齐聚这场体育运动盛会。举办本届马拉松赛事,既是民权展现形象、彰显魅力的务实举措,也是民权探索“体育+”文化、旅游、商贸融合发展的有益实践,将为民权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展示“魅力民权、活力民权、潜力民权”的重要平台。

“白茫茫,野荒荒,三里五庄无牛羊,端起碗来半是黄沙汤。”是昔日民权申甘林带的真实写照。历经多年,三代民权人在“风吹黄土遮天蔽日,盐碱遍地寸草不生”的沙荒地上风餐露宿,硬是在100多平方公里的茫茫沙丘上培育出6.9万余亩人工林带。这片人工林带就是民权申甘林带,是民权人民生产生活的绿色生命线,被称为“河南塞罕坝”。

而今,申甘林带的绿色效应惠及周边地区,影响四面八方,万亩槐林下沙荒变菌田,万顷水域鱼肥藕鲜,“葡萄酒之乡”美誉闻名遐迩,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逐步完善,推动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全新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民权黄河故道国际重要湿地

万亩槐林下沙荒变菌田

凭借优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生产原料和创新的种植模式,民权人因地制宜,利用林下小空间做出了食用菌发展大文章,万亩黄河故道林下沙荒地已然变成了万亩食用菌培育基地。

羊肚菌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是世界四大名菌之一,素有“菌中之王”美誉,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是世界公认、独具魅力的高端食材,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食用菌作为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利万物而不争,近年来在民权县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民权县委书记王静娴介绍,民权县林下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12万亩。近年来,民权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提振农业产业的突破口。

被菇农尊称“菌妈妈”的民权县食用菌领导小组技术顾问李秀红,根据当地土质,结合原有的食用菌种植模式,推出了“地膜+草苫+遮阳网”的覆膜式小弓棚种植方式。“外界气温低至零下10℃,大棚菌菇也不耽误生长。”菇农非常认可这种被有关专家点评的“民权模式”。

“这片种植区里都是羊肚菌,你看这伞包的肉,厚实着呢!”李秀红轻抚着一株羊肚菌说,“林下种植有空气、阳光、温度变化,菌菇肉更厚,更接近野生风味,售价比大棚菌菇更高。”

“经过一个冬天的培育,吸收阳光雨露,民权的林下羊肚菌不仅具有野生风味,营养价值也更高。”李秀红表示,个头均匀、根部白、品相好的新鲜羊肚菌目前收购价达到每公斤120元。

民权县人和镇双飞种养专业合作社试行葡萄-羊肚菌间作模式,利用时间差和营养的互补性,秋季葡萄采摘后的休眠期,在葡萄架下种植羊肚菌,羊肚菌收获后的基质废料作为有机肥还田,滋养葡萄,亩收益突破2万元,在全国极具推广价值。

据介绍,民权县在原有仟翠园、大堤平菇园、双飞庄园、民权赤松茸等自主品牌的基础上,注册了“菌妈妈”“菌林天下”两个公用商标和“李秀红”个人商标,申报民权羊肚菌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推行“三品一标”认证、森林产品认证,以商标价值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目前,民权县羊肚菌种植面积达1.1万亩,赤松茸种植面积达600多亩,年产食用菌1.3万多吨,产值2.8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林下食用菌种植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小葡萄串出大产业集群链

黄河故道出佳酿,葡萄美酒名远扬。素有“黄河故道小江南”美誉的民权县空气新鲜,气候适宜,土壤松软,肥力充足,日照充足,降雨丰沛,为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20世纪50年代起,民权县大力发展葡萄产业,1958年修建葡萄酒厂,创造了“酒厂+农户”的产业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权县种植葡萄近10万亩,占全国葡萄种植面积的1/4,成为全国第一葡萄种植大县,“葡萄之乡”的名号享誉全国。

2023年,民权县人和镇西屯村双飞庄园李国礼家的冷棚故道紫晶葡萄卖了个好价钱,现在想来他的心里仍乐开了花。

李国礼介绍,他是专门种植酿酒葡萄的,每年葡萄采摘季,天明民权葡萄酒公司都会派专人来村里收购。今年,他家种植的故道紫晶酿酒葡萄长势不错,“收入又会很可观!”

“葡萄是民权县的特色优势产业,我们将葡萄与生态、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着眼于打造黄河故道文化旅游带桥头堡,做足‘葡萄+文旅’文章。”民权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民权县探索葡萄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今年已完成新建100亩以上高规格葡萄采摘园12个。

民权县优美的自然风光、休闲的采摘体验,每到葡萄成熟季节,都会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涌向各个葡萄庄园。迎着朝霞,站在民权县人和镇双飞庄园葡萄观光园的观景台上,一望无际的葡萄基地映入眼帘。从人和镇西屯村到野岗镇孟庄村,黄河故道沿岸一条以传统种植为主的集旅游观光、餐饮住宿于一体的葡萄旅游经济带已然成型。

有好的酿酒葡萄,才能酿出美味的葡萄酒。得益于地形、土壤、光照、温度和降水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民权县成为我国最适宜酿酒的葡萄产区之一,以及理想的优质葡萄酒规模化产地。

“民权葡萄和民权葡萄酒是民权几代人的记忆和骄傲,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好这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民权葡萄产业做强做大。”民权帝森葡萄酒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子牛说。

民权县坚持“好酒是酿出来的”和“七分种植、三分酿造”的理念,正视葡萄酒产业现状,认清国际葡萄酒产业发展形势,正确把握国家相关政策,通过产业技术创新,努力实现科技提升、效益提升,积极对标法国波尔多、美国纳帕,打造世界一流的葡萄产业集群。目前,全县共注册葡萄酒企业16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葡萄酒年产量超4万千升,先后打造“河南红”“1958”等名优品牌30余个。

特色农优品拓宽致富路

“君看入口处,一片疑嚼雪。”由于地处黄河滩涂,水资源丰富,加上土壤沙质,通透性好,民权县王庄寨镇出产的水果莲、花旗莲、鄂莲巨峰等莲藕口感清脆,个大皮白,品质优,口感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畅销全国各地。

“我们依托黄河故道湿地和滩涂资源,积极引导周边村民发展生态莲渔种植5000余亩,年产莲藕1000万公斤,仅此一项生态莲藕种植,就为群众增收4000余万元。”王庄寨镇党委书记潘丽娜说。

黄河故道不但给民权留下了100多平方公里的茫茫沙丘,还形成了近10万亩的盐碱涝洼地,水域面积5.93万亩,养殖水域面积达4.7万亩。

民权县充分把握乡村振兴的机遇,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依托湿地和滩涂资源,推动传统农渔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周边村民发展生态莲藕种植和水产养殖业,打造现代有机农业综合体,有效解决和减少老河滩撂荒现象,为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好路子。

在北关镇、庄子镇、林七乡等黄河故道背河洼地水产健康养殖核心区,和昌水产养殖基地连片的鱼塘里,鱼儿游来游去,工人们正忙着投饵。

“这个鱼塘养的是鲤鱼,那个鱼塘养的是草鱼、花白鲢,还有河蟹、南美白对虾等。除了池塘养殖,我们还有稻渔综合种养3000亩、莲渔共作8000亩,带动周边从事养殖和就业人员2000余人。”该基地负责人赵双双边忙着查看水质边笑着说道。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靠特色。近年来,民权县坚持党建引领,以创建“产业兴旺星”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种植产业,使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人和镇引进省农科院优质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将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扩大到2万亩,同时深化院县共建,建设高标准油莎豆良种繁育基地和油莎豆加工基地,积极申报油莎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绿洲街道吴庄村以市场为导向,建有178座日光温室大棚,做大做强‘吴庄果蔬’品牌,以商标价值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开拓更大的果蔬市场。

白云寺镇小浑子村采取“支部+基地+旅游+采摘”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奶油草莓种植,带动了300余名群众就业,使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同时,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十里飘香的民权麻花庄村,从脏乱差村到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蜕变故事精彩非凡。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麻花庄村以“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配方、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品牌,麻花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2023年,全村麻花产值突破3000万元,村集体企业收入突破120万元。

如今,民权县已形成粮油、瓜果、林木、水产四大特色农业,民权莲藕、民权河蟹、民权花生、民权葡萄、民权山药等7种农产品成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民权花生、民权葡萄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民权县先后获批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农村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中国河蟹之乡、中国森林体验基地、全国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县。

民权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张友永充满信心地说:“民权县将依托黄河故道独特的水域、沙地、林带等自然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以‘一村一品’助推产业兴旺,在做强特色产业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菌中之王”羊肚菌

工人正在葡萄园修剪枝叶

泥里“淘金”藕农采收忙

万亩申甘林带林下食用菌培育基地

背河洼地水产健康养殖核心区

(本版图片由民权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