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剑盛鹏上官幼林
一座座现代化的农业大棚拔地而起,一排排菌棒摆放整齐,一朵朵香菇像花儿一样绽放……走进光山县十里镇正和食用菌生产基地,工人们穿梭在菌棒之间,轻轻采摘已经成熟的香菇,这些香菇随后将被分拣、打包,进入郑州、武汉等市民的餐桌上。
近年来,光山县坚持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产业兴旺,点石成金,农业规模化、品牌化持续提升,“一稻二油三特色”的产业布局彰显规模效益,农产品获得国家知名农业品牌1个、省级知名农业品牌15个,入选“2023年度重点产茶县域”名单,荣获河南省肉牛肉羊大县培育县,入围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单位。
“我们围绕特色产业布局,成立产业联盟,创新‘联盟+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农产品走出了一条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光山县委书记王建平说。
目前,光山优质稻种植面积达60万亩,已发展油茶29.2万亩、茶叶2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14.2万亩、中药材4万亩、果蔬15万亩,优质农产品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稻米飘香地生金
谷雨时节,罗陈乡青龙河农机合作社智能化育秧工厂里生机盎然,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茁壮成长,随着齿轮转动,层层叠叠的育秧盘循环往复,均匀接受光照和水肥的滋养。
“育秧床上装有传感器等设备,能把温度、湿度等信息实时显示到大屏上,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秧苗的长势,自动进行补光、喷灌。”该合作社理事长刘正礼介绍说,智能化育秧工厂一季能培育3万亩机插水稻的用苗。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与传统大田育秧相比,工厂育秧节约场地,更加高效。目前,在光山,像智能化育秧这样的农业科技层出不穷,从播种、管理、收割到储藏、销售,各个环节随处显现“科技范”。
光山依托河流众多、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等资源优势,利用大米种植历史悠久、全国优质稻谷主产区的有利条件,将优质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做足一粒米文章,让乡村振兴路上“稻米飘香”。出台《光山县稳步推进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把优质稻作为第一主导产业,优先予以发展,实现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全方位集成,从品种应用、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全链条提升。
去年,全县落实水稻面积85万亩、小麦20万亩、油菜34万亩,建成优质稻生产基地60万亩,其中推广节水抗旱稻7.8万亩,成功举办全国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展示示范与技术推广现场会。推进“小田并大田”10.4万亩,新增耕地2296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1亿斤以上,培植绿色食品认证大米企业7家、产品14种、市级知名品牌10家、省级知名品牌8家。
“光山蓝”优质稻米品牌持续扩张,为拓展优质稻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让资源优势形成经济优势,光山县委、县政府坚持走“生态强县、产业强县”之路,由县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创建“光山蓝”区域公用品牌,对在种的80多个水稻品种进行筛选优化,推广种植5个优质水稻品种,并申报“光山蓝”绿色有机稻米品牌。
去年年底,“光山蓝”绿色有机稻米直供郑州市场,由郑州市经开区中小学主要供餐企业之一的禾豆坊集团,配送至郑州主城区及周边县区100多所学校,为郑州“营养、健康、优质”供餐提供了“光山蓝”保障。
牛羊成群富乡村
“中央厨房”“牛脸识别”“智能耳标”“AI摄像头”……一个个科技新名词,不禁让人感叹养牛也要与时俱进。如今,科技加持让养牛产业突飞猛进。
“牛的全身都是宝,甚至牛粪都是最好的有机肥原料,我要把牛产业做好,这是未来人生最重要的大事。”“牛博士”殷秦对投身养牛事业充满热情。
从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殷秦,2019年返乡创业投身乡村振兴,选择了养牛产业,立志打造一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一年半的时间,殷秦就带领河南福牛牧业成长为全县牛产业发展的“领路人”。2023年,河南福牛牧业被评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他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牛博士”。
河南福牛牧业与京东科技合作建设了肉牛智慧数字中心项目,牛场里的每头牛都戴有智能耳标,配合AI摄像头、智能电子秤等科技,利用京东智臻链技术和产业大数据,可实现对牛的全程牛体跟踪、标准饲喂、增重监测、生物安全、疫病防控监测。而且,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饲料成本、疫病发生率下降,养牛变得更加智能。此外,河南福牛牧业为牛还建起了“中央厨房”,保证全日粮科学配比、营养均衡。
河南福牛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带动了老百姓致富。通过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河南福牛牧业吸纳当地农户300多人参与饲养、饲料加工、饲草种植等建设生产中。
如今,在河南福牛牧业的引领下,光山成为省级养牛大县,养殖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并逐步构建起自繁自养、种养结合全产业链。
抓住“牛鼻子”,撑起“钱袋子”。像河南福牛牧业这样的养殖企业在光山遍地开花,富仁辉、清北、九方、华南牧业、鑫泰、金梦然、源成、福胜牧业等一批优质规模养殖企业迅速成长。
光山被认定为河南省养牛大县培育县,入围全国肉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养殖产业蓬勃发展。去年,该县生猪存栏6.76万头,出栏4.95万头;肉牛存栏达2.78万头,出栏1.4万头;羊出栏6.4万只;禽存栏218万只,出栏131万只。养殖产业发展“钱景”越来越好,乡村振兴的活力不断增强。
蔬果遍地满园香
“每年收割一茬水稻和两季大豆,四季都有活干,收入一下涨起来啦。”泼陂河镇雀村村民余永兴高兴得合不拢嘴。
光山大力推进“稻蔬共作”模式,充分利用土地空档期,差异化种植大豆、西蓝花、紫甘蓝等优质蔬菜品种,把“闲田”变成助农增收的“钱田”。泼陂河镇去年种植春毛豆2400余亩,种植秋毛豆2400余亩,总产量达4000多吨,小小的毛豆变身成为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近年来,光山示范推广“稻蔬(菌)轮作”3000亩,带动全县果蔬种植面积达15万亩,设施蔬菜实现从无到有,并逐年扩张。优先支持天隆公司作为蔬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领头羊,并将企业培育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支持建设冷链保鲜库、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及智能化育苗基地。
天隆公司在光山县内7个乡镇联建蔬菜基地4500余亩,产品出口5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其中出口销售收入达7000万元,蔬菜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解决了2000多人就业,带动500多户蔬菜种植户,流转4000多亩土地,实现户均增收2.2万元。
光山积极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集旅游、教育研学、现代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产品实行订单农业产销模式。打造了刘渡、徐湾、椿树岗、代楼、雀村、上官岗、陈墩、赵岗等一大批蔬菜种植专业村,催生了天隆、豫谦、绿之润等一批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建成了集种植、储存、销售于一体的特色蔬菜种植基地,让一座座蔬菜大棚成为群众增产增收的“聚宝盆”。
为不断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光山积极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培育国家、省、市、县四级示范性经营主体11家,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总数达1954家,入社总户数6.4万户,辐射带动12.9万农户。进一步扶持正和、天隆、正礼、禾源等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突出传统、规模、技术、品牌等优势,推进蔬菜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带领群众盛满“菜篮子”,鼓起“钱袋子”。
大地添彩助振兴
春到大苏山,满山苍翠,大片茶园一簇簇、一垄垄连绵不断,行走其间,茶树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光山在历史上是淮南茶主产区,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光山茶赞誉有加:“淮南茶,光州上,生光山黄土岗者,与峡州同。”光山是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之一,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
近年来,光山不断围绕“茶”字做文章,实现了规模扩张,品质提升,产业升级,效益提高,呈现出“种植全国茶、加工全国茶、购销全国茶、走向全国去卖茶”的特点,茶产品还远销到非洲、中亚和蒙古、俄罗斯等地,茶产业已经成为当地茶农增收的“金叶子”。
“我每天能采三四斤茶叶,收入将近200元。在家门口务工,既能够照顾家庭,还能够增加收入。”茶农刘德英高兴地说。
为让茶农收入持续稳定,光山积极搭建茶叶推介平台,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将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了“蓝天”“辰龙”“赛山玉莲”“大尖山”“净居寺”“诚信”“四季香”等一批知名茶叶品牌。被评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茶叶)强镇的凉亭乡,拥有茶园5.28万亩、龙头茶企11家、加工大户近300家,年产干茶100万公斤、产值2.4亿元,3万余名群众实现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形成了集种茶、采茶、制茶、售茶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在光山,和茶叶一样大批量走出国门、畅销海外的农产品,还有正和农业的香菇。
这家2019年成立的企业,是集食用菌菌种研发、菌棒生产、加工销售与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与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信阳市农科院、信阳农林学院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已获得12项国家专利技术、健康富硒食品等认证,日产菌棒可达10万棒。
为了带动更多农民致富,正和农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当地农民种植羊肚菌、花菇等,让当地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正和农业每年临时用工达3万余人次,固定岗位工人400余人,年工资支出900余万元,有效带动周边群众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我们将继续优化农业结构,持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统筹县域产业资源,因地制宜培育‘一乡一特’‘一村一品’,进一步完善乡村产业体系,做强光山农产品品牌。”光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伟说。
乡土好风物,泽惠千万家。目前,光山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7家,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河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创建全国产业强镇1个、省级产业强镇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打造了“正礼大米”“联兴”“司马光”“光山湖羊”“十里好姑粮”“蓝天茶叶”等一批农业品牌,高质量建成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仙居农业公园 李照清摄
采春茶的姑娘笑靥如花 盛鹏摄
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盛鹏摄
粮食丰收 盛鹏摄
蔬菜种植 谢万柏摄
罗陈乡农民收割水稻 杜青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