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向辉
一年之计在于春,抢抓农时不误春。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扎实做好春耕春管工作,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收的关键。
河南农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百千万”(百名教授千名学生服务万村)科教服务行动,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组织专家教授和学生走出实验室,把田野当课堂,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托举起沉甸甸的丰收希望。
科技送到一线
为仓满廪实保驾护航
早春时节,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筹)副主任、河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第四组组长王晨阳便带领专家团到一线开展麦田管理指导工作。
在汝州市庙下镇和杨楼镇,专家团发现该区域土壤墒情足、小麦整体长势良好,但存在因播期拉长导致苗情复杂,且部分麦田杂草偏重,纹枯病已有发生的情况,提出了及时病虫草害防治、依据苗情分类肥水管理的指导建议。
随着气温回升,麦田进入田间管理的关键期。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李洪连带队的农田科技服务团深入田间地头,看苗情、查病情。
在封丘县黄河滩区,发现小麦因播种晚、播种量大,以及天气原因,面临着纹枯病、茎基腐病的挑战。“用机载式喷雾器,每亩地的用药量30公斤,使药液能够从叶片流到小麦的茎基部,提高防治效果。”服务团专家手把手地向农户传授病害防治技巧。此外,服务团还准备了植物保护无人机,及时帮助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治。
大面积提升粮食单产,要选择高产抗逆品种,推广水肥一体等高产技术,让更多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向田野集聚。
在杞县阳堌乡王楼村,来自河南农业大学杞县科技小院的专家们在为农户讲解良种、良肥、良法应用的高效技术,从备种到选肥到播种到管理,专家们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科学的备耕技巧,为农户增添了丰产丰收的信心。
服务特色产业
科技赋能产业振兴
在守护好粮仓的同时,河南农业大学瞄准全省各地的特色产业,发挥科技力量,开展咨询指导服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仲春时节,在民权县野岗镇叁收家庭农场温室大棚内,一张张苗床上的菜苗郁郁葱葱,焕发出勃勃生机。春季正是蔬菜育苗关键时期,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李胜利及时前来进行技术指导。
“苗好七分收,育苗是关键。”针对当地蔬菜特色产业的发展,李胜利提出,要按照蔬菜工厂化育苗的工艺流程,划分功能区合理布局,要找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提高育苗企业的引领能力,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上多进行示范和推广,打通产业链条,带动产业振兴。
在范县惠丰林科技有限公司,设施温室内红掌、蝴蝶兰等花卉正茁壮成长。前来进行技术指导的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教授、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王政建议,要合理布局种质资源收集与创制、工厂化育苗及生产区、示范区等区域,打通产业链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春季也是中药材生长的关键时节。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李贺敏、张红瑞、周艳等深入商丘市国营民权农场等中药材种植基地,指导种植户做好中药材田间管理,为保证后期药材的品质奠定良好基础。
强化科技应用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先进技术,河南农业大学注重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强化应用,积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要利用科技应用推动产业升级。”3月16日,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李瑜到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桥北乡盐店庄村调研桃产业发展情况时说。
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种植系统,实现了对桃树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控和精准调控,从而提高种植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确保桃树健康生长。李瑜提出现代科技在桃树种植中的应用场景:可以运用土壤分析仪器和营养诊断技术,为桃树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方案,确保土壤肥力和果树营养需求得到精准满足;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保方法,结合现代农药和智能监测设备,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障桃果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基因编辑和杂交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抗病性强、产量高、口感好的新品种,提升桃果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采用先进的采后处理技术和保鲜技术,延长桃果的货架期,保证果实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稳定。
进入四月后,随着气温升高,平原地区高温季节平菇出菇量逐渐减少,且质量较差,辉县市冀屯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平菇生产中遇到这个问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侧耳类栽培岗位科学家、河南农业大学生命学院教授申进文和团队前来开展技术指导时给出建议:利用工厂化设施生产平菇菌袋,在环境条件可控的培养室将平菇菌袋培养好后运至海拔1200米左右的山区,利用高海拔地区冷凉气候进行出菇。
田间把脉问诊,开出科技“药方”,河南农业大学专家们在田间地头寻找成果转化的最优答案,也给农业插上了“科技翅膀”。
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转型升级,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广袤的中原大地,犹如一块巨大的调色板,行走其间的河南农业大学师生们,正用他们的智慧和热情增添着靓丽色彩、播撒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