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四大工程撑起乡村振兴“一片天”漯河第一书记登台打擂争“五星”促振兴“搅局者”轮番来扰,麦田咋管理?吸引青年留住青年 驻马店十五条措施助力青年就业创业为让河南早餐品牌更吃香 “胡辣汤们”开了一场大会图片新闻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37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5-13

产业富农科技兴农宜居惠农改革强农

洛阳四大工程撑起乡村振兴“一片天”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黄红立许金安张君

立夏看夏夏不同。

宜阳县韩城镇“麦椒”套种面积大,麦田里,村民正在补栽辣椒苗。

洛阳市偃师区伊洛河夹河滩里,农技专家正在田间地头指导小麦“一喷三防”。

新安县的樱桃大面积成熟,游人来、客商聚。

全国“一村一品(红薯)示范村镇”汝阳县柏树乡,今年新种了天花板级的红薯新品种,新品种红薯苗在阳光下亭亭玉立。

栾川县民宿运营赋能培训班正在上课、斯维登集团的专业讲师正在为民宿小老板们培训蓄能,迎接即将到来的避暑纳凉高潮。

近年来,洛阳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农业发展为着力点,以改善农村环境为落脚点,聚焦坚守防止返贫“一条底线”;突出“三清两建”、乡贤返乡创业、乡村运营、集镇建设、“三变”改革“五个抓手”;强化党的领导“一项保障”的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抓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里中心建设等四项阶段性重点工作和“五星”支部创建、农村金融等两项保障性措施,乡村振兴持续向纵深推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融融共生。

“产业富农、科技兴农、宜居惠农、改革强农”四大工程撑起了农业农村一片天。

夏到河洛,满目青翠,生机勃发。

产业富农田畴沃野生金

“哞--哞!哞!”

每天,洛宁县长水镇长水村是在牛叫声中苏醒的。

5月11日,看着满圈膘肥体壮的“夏洛来”,兢佳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曲治武很是高兴:“夏天到,牛上膘!”

曲治武14年前开始养牛,那时“小打小闹”。2022年,他通过惠农e贷,改扩建5栋标准化养殖场,为合作社52名社员的200多头牛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

洛宁是我省养牛大县,“牛政策”力度大。

以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补贴为例,我省的标准是对养牛大县养殖10头以上的经营主体,每头给予1000元补贴,而洛宁的标准是养殖5头就能享受补贴。

政策推动增量,截至2023年年底,洛宁牛饲养量达13.8万头,同比增长19%。

我省共有40个养牛大县,洛阳就有6个。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洛阳因地制宜找准了自己的特色:优质杂粮(红薯、谷子)、肉牛奶牛、优质林果、中药材、食用菌5大产业。

扩一产、强二产、活三产,延长产业链,在平台打造、经营主体培育和品牌打造上持续发力。目前,洛阳优质杂粮种植面积110万亩;牛、羊存栏分别为49.6万头、158.1万只;优质林果种植面积168.9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16.2万亩;种植食用菌3亿棒。

同曲治武一样,拥有好心情的还有嵩县城关镇叶岭村党支部书记董广聚。

嵩县有“天然药库”的美誉,培育了丹参、柴胡、皂刺、连翘、山茱萸、黄精等“六朵金花”,着力打造“中原药谷”。

叶岭村2400余亩丘陵地全部种上了丹参,靠这个“药引子”,最近三年,丹参收益分红分别为51万元、90万元、150万元。

一业兴,百业旺。

2023年,洛阳培育“一村一品”示范乡镇40个、村180个;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1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20家;嵩县和栾川中药材、伊川甘薯参与创建全国优势产业集群稳步实施;新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26个。

4月14日,2024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单公布,洛阳9种特产入选。

至此,洛阳共有83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总数全省第一。

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特色产业集聚升级。

2024年,洛阳将持续放大“特”的优势,提升种植亩均效益、推动牛羊养殖扩群增量、强化平台载体作用、育优育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力争1100个村创建“产业兴旺星”。

科技兴农铸就振兴引擎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偃师区的金高种业是一家研发、培育小麦“芯片”的企业。

总经理王磊作为“偃高”系列麦种第三代培育研发人,他坚守初心,以11年培育5个小麦新品种、推广5000万亩、增产50亿斤的骄人成绩,为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努力。

科技是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

2023年,洛阳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良种良法良技投入推广力度,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质效。

粮食生产面积744.8万亩,产量48.3亿斤,完成省定14.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90%,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16个,农作物繁育面积11.38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

2023年,洛阳按照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的技术路径,扎实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7.4万亩。

种植模式的改变让农民实现双增收。

新安县推广“麦椒芝麻豆”套种轮作2万余亩,亩均收益6000元以上;汝阳县推广“红薯萝卜土豆”轮作,洛宁县推广“烟叶+谷子+红薯”种植模式,亩均收益超7000元。

2023年,洛阳遴选推广农业主推技术117项,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

藏粮于地,洛阳有示范。

在伊川,以市场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谋划实施了总面积25.8万亩、总投资50亿元的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探索出了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子。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在农业领域运用革命性技术、创新性配置生产要素、农业自身深度转型升级后催生出的新质生产力。

2024年,洛阳农业将持续发威。

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44万亩左右,粮食产量达49亿斤以上。

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4500人以上,积极推广应用玉米密植滴灌精准水肥管理等增产综合技术,稳步扩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和油料播种面积。

培育农作物新品种15个以上,确保良种繁育基地稳定在12万亩以上,筛选推广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新品种100个以上,确保优良品种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

农业新质生产力,洛阳有基础、有优势。

宜居惠农绘出和美画卷

街道干净整齐、小游园风景宜人、文化广场设施齐全,乡里中心功能齐全,这是初夏孟津区白鹤镇牛王村的喜人景象。

近年来,孟津区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多元投入、连片改造、市场化开发、公共服务配套为重点,加快推动以城乡供排水一体化、乡里中心建设为抓手的乡村建设,从“外在美”向“内在美”延伸,从“一城美”向“全域美”转变,扎实推进城乡融合。

改善人居环境,农村用水安全和污水合理排放是乡村振兴的决定因素。

自2022年起,洛阳直面问题,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截至2023年年底,49.7%的行政村供排水一体化设施实现实质运营。

洛阳的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强调系统观念,以县域为单元,综合供排水现状、村庄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同时,一体推进农户改厕、改厨、改卫,根治污水横流。

2023年,洛阳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6万户改厕,2019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创建“达标村”2400个、“示范村”500个、“精品村”100个。

乡村治则百姓稳,百姓稳则乡村兴。

洛阳率先在全国创新提出乡里中心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为和美乡村开篇布局。

2023年,按照“为民、惠民、便民”理念,洛阳坚持政府统筹、居民互助、社会多元主体共建,打造集政务服务、教育培训、养老托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便民商务、产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生活服务圈,实现事有所办、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为民服务不留死角。

在乡里中心,理发室、卫生室、便民超市、电商物流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幼中心、食堂等都是标配,“服务最大化”理念应声落地。

目前,洛阳市2003个行政村已建成乡里中心,占比71%。

乡村建设,久久为功。和美乡村,塑形铸魂。

2024年,洛阳将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抓好“生态宜居星”“三村”和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创建“生态宜居星”2100个村,“达标村”全覆盖,“示范村”“精品村”分别达到800个、150个。

改革强农激活一池春水

“改造过的土地去年种了3000亩高粱,亩产1000斤左右,以每斤1.5元的价格销给酒厂,总体有50%利润!”

5月11日,在伊川县白沙镇小王村,眼前平坦的地块让职业农民李康感到很是轻松:“‘北大荒’让俺们成了‘甩手掌柜’!”

2023年,伊川以高标准农田改造为切入点,引入“北大荒”服务农业,通过土地集中统一流转,采取运营前置理念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土地集中改造后托管给龙头企业运营,从而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乡村建设、带动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伊川模式”得到了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的关注和认可。

建设农业强国,关键靠改革。

如何唤醒沉睡的农村资源,激发乡村活力?

洛阳的做法是:以“三变”改革为抓手,运营前置,规范土地流转,持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赋予乡村更多发展活力,让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2022年5月,河南山人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接盘”运营不佳的三川镇祖师庙村“隐心谷”民宿村,为游客打造了“隐去浮华、回归本心”的心灵家园。

当年,村集体经济仅民宿村一项就增收6万元。

“隐心谷”民宿村只是三川镇“归园田居”老屋盘活计划的一部分。

三川镇有2.7万人,常住人口不到6000人,空心化严重,70%的农宅闲置;该镇把“绝望”变“希望”,结合“三变”改革,以农宅盘活为途径,乡村运营迈出了乡村振兴坚实步伐。

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摸清家底是前提,盘活资产是关键。长期以来,不少村集体资产都是一本“糊涂账”,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不到位等问题突出。

洛阳创新开展清资产、清“村霸”、清矛盾、建强经济合作组织、建强“三自”组织的“三清两建”乡村治理专项行动,理顺了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

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将农村土地流转、集体产权交易、集体资产管理纳入线上平台“一张网”,通过资产公开挂网、“云端”竞价交易,实现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

洛阳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农村产权规范化流转交易机制,入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国家级试点市。

2023年,洛阳扎实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核实农村集体资产404.1亿元,挂网资产14.45亿元,完成交易1731笔,交易额11.37亿元,网上土地流转交易超24.79万亩;所有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稳定在10万元以上,其中371个行政村(社区)达50万元以上。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

“五山四岭一分川”的洛阳从来不缺乏创新,洛阳乡村振兴,在实践中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立足实际,选准小切口,破题大文章,以创新激活这片希望的田野,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为河南农业强省贡献洛阳力量。

乘势而上开新局,起而行之显担当。

洛阳,现代农业正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迎接和拥抱又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夏天!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