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耕正当时除草最关键图片新闻图片新闻当一个负责的育苗基地负责人技术落实到位田间管理精细机器挑大梁 种烟不费劲“烟叶+红薯” 致富有新路产业共兴成果共享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4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5-21

渑池县天池镇杨大池村以种植烟叶带动--

产业共兴成果共享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 立夏过后,行走在渑池县广袤的田野,刚刚栽下的烟苗、辣椒苗、红薯苗绿意盎然,孕育着一年的好“丰”景。

“杨大池村今年种植小麦1100多亩、烟叶700多亩、红薯300多亩、辣椒800多亩……产业蓬勃兴起,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在该县天池镇杨大池村,党支部书记曹花军用一连串数字介绍着产业发展,“过去,我们村经济不景气,群众致富信心不足,自从有了支柱产业,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

“地还是那块地,效益却翻了番”

过去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村里基础设施差,产业没规划,耕地产出少……

现在新建了10座电烤房、3座育苗棚,修建了饮水工程,村集体经济实现纯收入20多万元……

“完工啦……”4月30日晚上7时30分,杨大池村监委会主任杨东岳给曹花军打了一通电话,兴奋地汇报了村集体150亩烟叶移栽结束的消息。

“过去,俺们村是有名的‘空落村’,1600口人,留守下来的仅有500来口,3600亩耕地广种薄收。现在,村‘两委’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村干部带头干,群众参与干,种地少打粮的年代一去不复还了。”杨东岳笑呵呵地说,“产业兴起,人心思干,地还是那块地,效益却翻了番。”

杨大池村的变化,要从曹花军当选该村党支部书记说起。2022年,曹花军依托烟叶产业优势,凭着多年种烟经验,确定了“村集体办、村干部管、村民受益”的发展思路。

“在村集体经济生产过程中,全村能出工的劳动力有了不出村就能挣钱的营生。”曹花军说,“去年村集体种植烟叶115亩、辣椒50亩、红薯30亩,三项产业共创收20多万元,给务工村民付工资近3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杨大池村集体经济由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管理,干部不参与分配,收入归村集体所有;但凡参与村集体经济劳动的村民,按当地产业工人工资标准获得报酬。

为解决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当年,杨大池村利用产业收入投资修建了引水工程,在村农田“制高点”建起了一座大水塔。

为促进杨大池村烟叶产业发展,2023年,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该村新建10座电烤房,今年又在该村新建3座育苗棚,变“定点购苗”为“自育自用”。

“村子还是这个村子,但变了模样”

以前吃水靠买,拉车靠推,娱乐场所想都没想过……

如今自来水哗哗流,机耕路宽阔又平整,新建的文化广场开启了村民的夜生活……

“哗啦啦……”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喷射而出,57岁的村民杨文林喝上一口,顿觉“甘甜”。

“打记事起,村民都要到3公里外的邻村买水吃。”杨文林说,“如今不再为吃水发愁。”

2022年年底,杨大池村“两委”着手解决群众用水问题,利用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买设备、挖沟渠、铺管网……把水源接到了每家每户。

产业兴旺,村里就有了“办大事”的底气。2023年,杨大池村“两委”雇用铲车,将农田路铲平进行拓宽,硬化7公里产业路,如今,农田连片,机耕路宽阔平坦、互联互通。

还不止于此,杨大池村投资近20万元,建成村部文化广场,置办健身器材……这里成了村民娱乐的好去处,真正搭起了群众的精神舞台。春节期间,村民自导自演,扭秧歌、踩高跷……完全融入新农村建设中,享受着乡村振兴带来的丰硕成果。

“像俺们的年龄,以前,冬天靠着墙角晒太阳,夏天大树底下来乘凉。如今,夏天到农田干点轻简活,冬天守在家里摘辣椒,一天能挣好几十块钱呢。”村里的一位老人说,“村子还是这个村子,但变了模样,水喝着甜了,路走着平了,有事可做,日子红火。”

产业共兴,成果共享。“眼下的要紧事有两件,一件是抓紧引凤还巢,鼓励吸引外出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共同建设家乡;另一件是抓紧推进申报的21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对于杨大池村的发展,曹花军自信满满,“振兴乡村不是梦!” (席新超)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