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聚焦”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美育视角下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发展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之思网络犯罪与刑法规制:探究网络时代的刑法挑战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45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5-23

美育视角下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发展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马小勇

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民间美术作为中华美育本土资源,深入挖掘其所具有的美育价值,对于促进美育资源多样化、构建当代美育完整语境、引导人们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美学气质、塑造人们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且深远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在美育视角下推进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发展,是推进大学生美育工作、提升高校育人成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必然选择和应然之策,为新时代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供了新的思路、开辟了新的路径。因此,在美育视角下,探讨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与可行性实施策略十分必要,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强化美育理念,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美育视角下,推进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发展,首先需强化美育理念,加强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为民间美术进入高校校园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

一方面,高校应将美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框架,强调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提高师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和兴趣。

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民间美术课程,将民间美术的历史、种类、技艺等内容纳入教学体系,并根据地域特色,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课程,实现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创新。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美育视角下,推进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发展,需要组建一支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

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对本校现有教师的培训,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民间美术专题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他们对民间美术的研究和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选择多渠道引进民间美术相关人才或传承人,通过聘请民间美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优秀的民间艺人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为学生了解、学习、传承民间美术,以及运用民间美术助推当代文化创新,提供实践经验和技术指导。

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加强研究创新

美育视角下,推进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发展,可以引导地方高校与当地民间美术机构共同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高校教学资源与民间美术资源的互通有无,并要求高校及民间美术机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民间美术的深入研究,以及运用教学促进民间美术传承、传播方式方法的创新。

一方面,应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可以与当地民间美术机构及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一是,高校与民间美术机构及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引用大数据技术及数字化技术,共同建立民间美术资源共享平台;二是,高校与民间美术机构和相关企业可以共同设立创意工作坊,邀请民间艺人和学生一起运用民间美术进行创作和实践,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三是,高校可以提供场地和设备供民间美术展览、交流,民间美术机构则可以提供传统工艺、技艺等资源供高校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相关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运用民间美术进行创作的实践基地。

另一方面,应注重加强对民间美术教学方法、传播传承方式的研究与创新。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给予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专门研究机构等方式,鼓励、支持高校对民间美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教学方法、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

对美育的呼唤,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的一项重要课题。缺乏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未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美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发展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期待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探讨出更多推进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融合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从而让高校可以为民间美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让民间美术这一艺术文化瑰宝在当代能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同时,也期待作为中华美育本土资源的民间美术可以为高校提供丰富且多样的美育资源,极大地拓展高校美育时间、空间及教育对象的上限,助力高校提高美育实践效果。

(作者系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