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聚焦”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美育视角下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发展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之思网络犯罪与刑法规制:探究网络时代的刑法挑战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45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5-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之思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盛嘉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庞大、内容丰富,是在漫长岁月中逐渐积累沉淀下来的人文瑰宝,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民族智慧,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价值。面对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的时代号召,如何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有效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陕西作为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区域,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诞生了多种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和文化遗产,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进行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并被历史筛选后保留下的、具有高度民族代表性的文化财富,其表现形式多样,蕴含深刻的思想引领内容,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活化思政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作为道德教育的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如仁爱、礼义、廉洁等,这些价值观念可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资源。例如,通过对《尚书·大禹谟》等古文献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先贤治国理政的智慧和道德情操;也可以将孙思邈、苏武等陕西历史名人的文化故事作为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模仿。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作为人文精神的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承载体。例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通过讲述西安市大雁塔的传说故事、白水县仓颉庙的历史故事等,可以向学生展现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学生形成爱国心、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通过参与陕西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活动等,让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其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作为创新思维的催化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于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例如,在思政教育中引入造纸改进技术、关中灌溉技术等发明于陕西的创造历史,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和技术创新的激情,引导学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其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作为社会实践的桥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例如,通过参与陕西传统节日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道德素质、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的全面发展。结合高校思政教育渠道和形式,思政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举措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首先,创新思政育人理念,坚定文化育人理论基础和价值立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基因,对于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当深刻理解其内涵,提炼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要素,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育人理念。在具体实践中,高校思政工作者(包括院校领导、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需要通过强化集体理论学习,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进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这一价值观念自然融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另外,高校可以从课题研究、教研改革等方面着手,推动形成有利于创新思政育人理念的校园学术环境,进而进一步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和应用。

其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辅数据库。建立一个内容丰富、易于访问、用户友好的数据库,思政工作者可以随时随地查阅相关资料,并将其应用于思政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在数据库的内容框架设计方面,设计者应遵循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全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辅的原则,广泛收录历史文献资料、历史人物资料、文化故事资料、艺术作品资料、哲学思想资料、民俗风情资料等,既要确保这些资料的可靠性,也要确保其具备文化代表性。需要注意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辅数据库不应仅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库,还应具备诸多功能,如智能检索功能,即可以让用户通过关键词、分类、时间线等多种方式进行内容检索,方便思政工作者快速查阅和应用相关资料。

再次,创新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以多元形式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思政教师可以利用当前的融媒体环境,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并融入文化元素。例如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展示西安博物院的文物,介绍不同历史时期西安的城郭规模,让学生领悟历史文化的魅力。思政教师也可以开展案例式教学,选取历史上的典型人物或事件,设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案例。例如通过讲述苏武牧羊的事迹,引导学生讨论忠诚与爱国的现代意义,从而在情感和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影响。思政教师还可以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创设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文化元素。例如,通过演绎剧本《司马迁》,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通过表演体验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氛围,感悟社会公德、社会责任心、爱国情怀等价值观。

最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思政实践活动。思政实践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思政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并在行为思考中深化对价值观元素的理解。高校可以组织开展历史文化遗址考察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前往华清池、兵马俑坑、大雁塔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址进行现场教学和考察学习,并通过讲解和互动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高校还可以邀请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校内开展非遗主题活动,例如非遗作品展示与讲解活动,为学生展现非遗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还可以举办工作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传承传统技艺,锻炼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和科学规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内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培育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未来,高校应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思政育人的深厚土壤,实现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多重育人目标。

(作者系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汽车制造学院讲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