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了年度主要工作目标,部署了9个方面28项重点任务,为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新征程上,应当坚持系统观念,从科技创新、文化振兴、法治建设、人才培养等维度,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以科技创新赋能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要求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将数字技术融入乡村产业转型、社会治理、生态保护,进而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首先,强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数字化改造,推进农村公路“一路一档”信息化试点、数字孪生水利、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等项目工程,并协同建设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和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其次,打造涉农数据资源共享平台。运用航天航空遥感设备、测绘无人机等装置,实现自然资源、气象等涉农数据的集成共享,弥合不同部门机构之间的“数据鸿沟”,并通过区域性涉农数据大平台建设推进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充分开发利用相关数据资源。再次,提升智慧农业数字化水平。加快数字技术在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渔业等领域的应用推广,提升农业全产业链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同时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模式改造升级和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二是以文化振兴赋能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要求以文化振兴为前提,即在数字乡村建设中不断繁荣数字文化,为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首先,实施乡村记忆数字工程。坚持农民主体的基本原则,深入挖掘整理农业非遗、乡村文物、传统技艺和手工绝活等文化资源,通过影像拍摄、图文记录等方式,打造乡村记忆资源数据库。其次,拓展乡村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强化对优质“三农”题材数字视听节目的供给力度,支持开展乡村歌舞表演、戏剧曲艺、文化展览的影像记录工作,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提供信息素材,推动文化数字服务的普惠应用。再次,合力打造农文旅融合的数字化发展模式。依托互联网精准对接农民需求,完善在线旅游平台,推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康养等新业态的数字提升专项行动,持续丰富农民的数字文化生活。
三是以法治建设赋能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要求以法治建设为保障,实现法治乡村建设与数字乡村建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不断提高数字乡村建设的法治水平。首先,全面开展智慧普法服务。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频道等载体,以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畜牧法以及各地方性“三农”法律规范为主要内容,建设品牌普法栏目,纵深推进智慧普法战略行动。其次,试点开展网上执法与司法。加强统筹协调,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搭建乡村执法协作信息共享平台,并综合应用高清视频、执法无人机等数字设备开展数字化执法,同时以人民法庭为基础来推动数字法庭建设,试点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办公。再次,创新推广“网上枫桥经验”。这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枫桥经验”在乡村的创新发展,即将数字技术与乡村矛盾纠纷解决紧密联系,使治理主体以扁平化方式直面农民,实现了对传统群防群治治理手段的数字化转型。
四是以人才培养赋能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要求以人才培养为动力,换言之,培育高素质人才是提升数字化水平的战略考量,能够激发数字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首先,强化党员干部数字治理能力。将数字技能教育纳入党员干部的日常培训和考核之中,促进“关键少数”主动增强数字素养,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其次,打造“科技特派员+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送技下乡”强化农民数字化理念、素养、技能,打造一批适应数字乡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
(作者系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