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来历说“五月端,送圈圈” 唱进歌谣划龙船戴五色线洗药浴挂艾草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5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07

端午来历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刘凯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它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有许多别称,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来有所争议,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屈原说。这是通行全国的一种说法。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年楚国人,青年时期入仕,任楚国三闾大夫,是一个极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想使楚国成为强国,以完成统一全国的使命。公元前278年,楚军被秦军打败,62岁的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怀着忧国忧民之心情,于同年五月五日抱巨石纵身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民众爱戴屈原,前往汨罗江寻找屈原遗体,结果只找到了屈原的衣帽,大家只好在屈原的故乡修建了他的衣冠冢,并做成各种粽子投往江中,以便让鱼龙虾蟹饱食粽子而不再吃屈原的尸身。后来便演化成了五月初五人们竞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龙节说。传说龙的生日是五月五日。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两文中推证说,端午是龙的节日。他认为,端午节中的两个最主要的节日活动都跟龙有关:一是竞渡用的是龙舟,二是粽子扔到江河中被龙所窃,三是龙舟竞渡跟古代吴越地区关系甚为密切,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并在自己身上刺花纹,希望龙能保佑自己。这一说法问世后,国内学术界多有认可。

显灵说。此说是为了纪念大将伍子胥的。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楚国大夫伍奢之子,他一心报国,却因遭谗言诽谤而被吴王夫差所杀。他的尸体被装入皮袋后投入钱塘江,从此钱塘江常发怒潮,以五月初五潮汛最为凶猛,直冲越国境内。于是民间便有了“五月初五伍子胥之魂显灵”之说。

恶日说。我国古代把五月初五称为“恶日”。战国时齐国人孟尝君五月初五生,其父让家人弃之,说明战国时五月初五已成为“俗忌”;而孟尝君死时屈原还活着,说明端午不是为纪念屈原而立。

夏至说。国内很多学者认为,端午有文字可考始源于夏至。《后汉书》中载,汉代五月初五的风俗源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岁华纪丽》对端午的解释是:“日阳正阳,时当中夏。”意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太阳正合于正阳的位置。因此端午始源于夏至是一种颇有分量的见解。

图腾说。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在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有一种以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秦汉时期还有百越人活动,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当然,古代的百越人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或融合到其他民族,或演变为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以,端午节也就随之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节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