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罗成寨草莓庄园”何以成标杆这口中牟西瓜甜到你了吗?图片新闻活用“启动金”四两拨千斤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57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11

这口中牟西瓜甜到你了吗?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冯刘克见习记者徐明琪通讯员胡玉红于含雨

沉李浮瓜,夏日乐事。

“夏日炎炎,从凉水里捞出一个沁凉的西瓜,切成月牙,一口下去,汁水横流,那是什么滋味!”6月5日,赵卫星描述的场景让人口舌生津。

赵卫星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西甜瓜研究室主任,从事西甜瓜遗传育种及栽培研究多年。“入夏以来,郑州市场上的西瓜,尤其是吊蔓西瓜,大部分都来自中牟县。可以说,郑州市民的这一口‘清凉甜蜜’是中牟给的。”他说。

中牟县有着悠久的西瓜栽培历史,是全国有名的“西瓜之乡”,因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所产的西瓜汁多味甜,享有“凉争冰雪甜争蜜”“香浮笑语牙生水”的美誉。

近年来,中牟县大力推广西瓜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西瓜品种和种植结构调整,提升西瓜种植管理技术,擦亮中牟西瓜品牌,使中牟西瓜的市场竞争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春耕秋收,岁月无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实,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现在中牟县种植西瓜有了很大改变,再也不是‘种瓜得瓜’那么简单了。种植的西瓜品种变了、种植技术变了,甚至销售方式都变了。”赵卫星说。

从大到小吊蔓西瓜主打

纹路清晰,花斑绽开,瓜藤翠绿,瓜脐较小,轻拍起来有“嘭嘭嘭”的沉闷回声。

“按照我的方法,挑出来的西瓜新鲜、成熟度高,瓤红肉甜。”郑州市民陆先生50多岁,非常擅长挑西瓜。“这一手现在用不上了。入夏以来,郑州市面上大部分都是小西瓜,鲜灵灵的一个模样,没啥挑头。西瓜都变得小小巧巧的,拍起来也没有一点手感。”他笑着说。

“中牟县的小西瓜替代大西瓜,大概就是最近四五年的事儿。”中牟县西瓜协会会长田金相说,“这种小西瓜叫吊蔓西瓜,大家都习惯叫作‘小吊瓜’或‘礼品西瓜’,大的有四五斤重,小的只有一斤多。这种西瓜是适应市场需求推出的。现在的家庭大多是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一个大西瓜十多斤,买回去根本吃不完。小西瓜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家人能一次吃完,保证了新鲜度,也不会造成浪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也在逐渐攀升。赵卫星告诉记者:“‘小吊瓜’就是品质消费的产物。以前吃大西瓜的时候,很多人都有经验,越是中心越甜,啃到靠近瓜皮的位置不但不甜,甚至有点发酸。这牵涉糖的梯度问题,大西瓜糖的梯度大,小西瓜糖的梯度小,所以小西瓜吃到瓜皮的位置仍然是甜的。”

“小西瓜还有其他优点。相对于大西瓜,小西瓜的中心糖含量整体比较高,吃起来口感更好。小西瓜的瓜皮较薄,可食用部分占比较多,就是俗话说的--没有多少扔头。”赵卫星说。

据中牟县农委统计,今年该县的西瓜种植面积约为3.99万亩。“近年来,我县吊蔓西瓜的种植面积一直在增加,今年吊蔓西瓜的种植面积占比超过了60%,以温室和大中拱棚种植为主,主要集中在姚家镇、韩寺镇、大孟镇、官渡镇等区域。”中牟县农委农业生产科负责人马杰说。

在赵卫星看来,小果型西瓜只是西瓜发展趋势的一种。市场需求是多样的,西瓜的品种结构也不应单一,选择黄瓤西瓜、彩虹西瓜、牛奶味西瓜等种植方向,可以剑走偏锋,避免一哄而上造成的价格挤压。

从春到秋销售周期拉长

田金相是中牟人,从16岁开始种西瓜,今年79岁,见证了中牟西瓜的发展历程。

在他的记忆中,1983年、1984年是中牟西瓜打出名气、比较红火的阶段。“中牟县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光照条件好,沙质土地,比较透气,气候也适宜西瓜生长。当时培育出来的几个厚皮大西瓜品种,花青皮、大红瓤、高甜度,很受市场欢迎。”田金相讲述说,“在西瓜大量上市的时节,县里热闹得很,中牟火车站、邵岗集火车站、韩庄火车站这些地儿,每天都聚集着众多群众卖瓜。收购来的西瓜直接装到火车上,运往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每天每个车站几乎都是十多个车皮往外发。”

大量外销带动了西瓜种植,中牟县西瓜种植面积一度达到17万亩。“后来设施农业发展起来了,西瓜种植开始进温室、进大棚。温室大棚能够减少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少地方也开始普及西瓜种植,中牟西瓜外销的势头就此减弱,到了今天,基本上都是供应周边地区。”田金相介绍说。

西瓜种植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另外一个结果,就是销售周期拉长。“通过多层覆盖技术,可以保证大棚西瓜的有效积温,让西瓜提前上市。通过长季节栽培模式,可以让西瓜的生长周期后延,实现连续生长和高效生产,让西瓜在市场上销售更长的时间。这些都有效破解了大量西瓜集中上市造成的销售难题。”赵卫星说。

目前,中牟西瓜基本形成了梯次上市的格局。每年2月、3月,温室大棚的芹菜、蒜苗腾茬,开始种植吊蔓西瓜;4月、5月,温室大棚的草莓腾茬,开始种植吊蔓西瓜;清明节之后,气温稳定,开始露地种植吊蔓西瓜和传统西瓜;小麦腾茬后一直到7月20日,还有小部分西瓜种植。“种植时间不同,上市时间也不同,覆盖了春夏秋三季,最早的赶在‘五一’假期之前,最晚的能延长到国庆中秋假期。”田金相说。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在西瓜销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拿今年为例,‘五一’之前上市的西瓜每斤卖八块,‘五一’刚过就落到五块,现在的地头批发价格是每斤一块三。而后期上市的西瓜,价格又会涨上去。”马杰分析说,“销售周期的拉长保障了瓜农的利益,对增收有着积极意义。”

从种到销

产业模式凸显

一垄垄西瓜秧竖直排列,藤蔓沿着绳子向上攀缘,肥硕的叶片之间缀着一个个或大或小的西瓜。中牟县东风路街道孟庄村瓜农朱永安的西瓜大棚里,热气扑面,清香扑鼻,吊蔓西瓜正陆续采摘上市。

“今年一共种了6亩半地的大棚西瓜,平时管理、采摘、卖瓜都是我和老伴儿两个人干的。西瓜吊蔓、搭蔓比较麻烦,有时候会雇些工人帮忙。”朱永安说,“在中牟县,西瓜种植技术已经很成熟,按照流程走就行了。西瓜苗有人帮你育好,卖西瓜有人上门收购,自己只用操种瓜的心就行了。”

田金相介绍说:“中牟县目前有十几个西瓜育苗基地,如果实在满足不了需求,还会联系山东、安徽等省的育苗基地进行代育。每棵西瓜苗的价格在一块五左右,瓜农们完全不用自己费力育苗了。”

开着农用车,拉着一车西瓜,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安营扎寨,一卖就是好几天的场景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中牟县韩寺镇大洪村村口的道路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展,是个交通便利的所在。来自韩寺镇、姚家镇等周边乡镇的瓜农聚集在这里,大车小车装满刚采摘的西瓜,进行批零销售。

姚家镇乔庄村瓜农乔振生说:“这个地方离田间地头不远,自发形成一个西瓜交易市场,每天早上有一二百瓜农赶到这里卖瓜,一整天都陆续有人拉着西瓜进进出出。除了零买零卖之外,不少来自郑州、新乡、许昌等地的经销商也来这里收购,有时候一次就能拉走好几家瓜农的西瓜。”

而在中牟县,这样自发形成的、靠近田间地头的西瓜交易市场至少有三个。

“中牟县的西瓜经纪人队伍也在逐步形成。这些经纪人在瓜农和销售商之间搭建桥梁。他们会对西瓜的品质进行把关,根据需求统一包装,选择进超市或者进万邦市场。”赵卫星说。

中牟县农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牟县将继续推广引导全县西瓜产业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道路,持续巩固提升西瓜产业,让西瓜成为该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渠道。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