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从红旗渠修建看农民主体性作用发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周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周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周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99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8-08

从红旗渠修建看农民主体性作用发挥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陈晓萍

20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的基本上都是农民,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就了世界奇迹,彰显了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价值,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组织的力量,对新时代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红旗渠的修建充分彰显了农民主体性

一是农民志愿修渠的积极性很高。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使林县(今林州市)农民对修渠引水有着热切期盼。1960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开工,就有3.7万人报名参加,远远超过了原定计划的2万人。家家户户都认为,如果不去修渠,将来渠修成了,没脸用渠里的水。这是一种最朴素的主体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广泛参与,是农民主体性作用发挥的前提和载体。

二是农民参与修渠的主观能动性很强。面对困难,修渠社员说:“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一群农民,不等不靠,不向国家伸手要,自带干粮、工具、行李,没有道路自己修,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材料自己生产。这种自力更生精神彰显了农民解决困难的主观能动性,是农民主体性实践的内生动力。

三是农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当时修渠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和技术,但有着丰富的生活和生产经验。他们从经验出发,发挥聪明才智,大搞技术革新,创造了凤凰双展翅式打钎、无窑碓石烧灰法、长藤结瓜库池工程、盆面测量法、空心坝等修渠方法,节省了极其可观的经费,解决了不少难题。事实证明,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后,智慧是无穷的,应当相信农民本身具有主体性能力,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红旗渠修建中农民主体性作用生成逻辑

面对修建红旗渠这样的伟大工程,人们不禁思考:一群农民,何以形成这样的革命精神,何以凝聚这样的伟大力量?谢春涛在《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指出:“一向被认为是组织程度不高的农民,一旦有人能提出代表他们利益的正确主张,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他们的潜能便会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令人吃惊的巨大力量。”林县人民革命精神和伟大力量的背后,离不开林县县委的领导,离不开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彰显了党组织超强的组织力。

一是共启修渠愿景,感召群众参与。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林县县委抓住了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修渠引水,发布《引漳入林动员令》,不仅给群众描绘了修渠的美好前景:“清水遍地流,渠道网山头……”而且分析了工程的有利条件,提出了鼓励和号召,非常振奋人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修渠的热情。农民的积极性需要利益引导。

二是构建组织体系,汇聚群众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组织能够使得力量倍增。红旗渠一开工,就成立了工程总指挥部,下设15个分指挥部,即15个公社,由若干生产大队组成,把一个个分散的农民编入组织,把党的组织领导转化为组织优势,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农民的组织性需要组织领导。

三是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引领群众行动。工地上坚持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制度,哪里工程最困难、最危险,党员干部就到哪里带头参加劳动。实行“五同”制度:领导干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是最好的执行力,这正是“其身正,不令而行”的道理。农民的行为需要示范引领。

四是理论武装,提升农民素养。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工地党委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群众,用焦裕禄精神等时代楷模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思想境界。1966年4月22日,杨贵在省委召开的地、市、县委书记会议上的汇报中说:“从整个红旗渠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毛主席的话威力是非常大的,只要认真地读毛主席的书,在工地、在群众里边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群众,各方面的困难就都可以克服,群众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农民的觉悟提升需要教育。

五是制度规范,培养农民主体能力。在施工环节,层层抓质量,明确规定各操作规程,号召群众人人献计动脑筋、苦干实干加巧干,通过设立红旗渠责任碑监督工程质量。事实证明,整个红旗渠的修建,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极大地提升了农民主体能力。农民的主体能力不是天生就有得的,需要给予针对性培养。

正如1966年4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评价:林县县委懂得,举办大多数群众迫切要求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得到他们的拥护;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办这些事情,就一定能办成。林县农民主体性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林县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充分组织。

红旗渠修建中农民主体性作用价值意蕴

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彰显了林县农民主体性作用的价值和意义。

一是增强了农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修建红旗渠,国家资助不足15%,县、社、队三级自筹资金5839.66万元,占总投资的85.06%。红旗渠的成功,可以说是农民自力更生的结晶。实践教育了农民,正如习近平《摆脱贫困》一书的序言中讲到的那样,“贫困并不要紧,最怕的是思想贫乏,没有志气。……凡事反求诸己,立足于自力更生,就能丢掉包袱,轻装前进。如能持之以恒,滴水就能穿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人心,极大地提升了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

二是强化了农民的组织认同。山区农民吃苦耐劳,但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那么渺小,所以尽管祖祖辈辈缺水盼水,但却长期无能为力。是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看作奋斗目标,领导和团结他们,拧成一股绳,修成了红旗渠。实践教育了农民,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党,要听党话,跟党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组织使得力量倍增,只要依靠组织,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在实现集体利益的同时实现个人利益。

三是锻炼了农民的主体能力。红旗渠修建中,通过全民大辩论,提高了农民的民主参与能力;通过施工技术规范,提高了农民的建筑技术水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农民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攻坚克难,提高了农民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具体实践中,逐渐把农民培养成了能工巧匠、管理者,提升了主体能力。

四是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红旗渠的修建历练了整整一代人,红旗渠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敢想敢干、敢拼敢闯的创业激情被激发出来,为之后林州“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五是提升了农民的价值追求。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不仅推动了林州发展,也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周恩来总理称红旗渠是新中国的两大奇迹之一,国际友人称赞红旗渠是世界奇迹,新中国在联合国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红旗渠》,1971-1980年,来参观红旗渠的外国人达1.13万多人,涉及五大洲119个国家和地区。国内也是形成了参观热潮,至1980年,国内的累计参观人数达162万人次。新时代,红旗渠仍然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比如红旗渠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红旗渠建设者被评为“最美奋斗者”;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红旗渠的名字响彻天安门广场;红旗渠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红旗渠等……这些成就,极大地拓宽了农民的眼界和格局,提升了农民的价值追求。

【作者单位: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红旗渠的修建对我省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作用发挥的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32400410417)。】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