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县做强特色产业建设共富乡村
第19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28期:第19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20

产业兴旺民富村强

栾川县做强特色产业建设共富乡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艳艳李秀一李莎

9月的栾川,暑气渐退,蝉声渐微,秋意渐浓,散布在栾川沟岔间的各个乡镇,也迎来了丰收。三川镇高山富硒玉米种植基地内,采摘、称重、装车,忙中有序,农民干劲十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重渡沟示范区大清沟社区的猕猴桃基地内,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猕猴桃挂满枝头……一项项丰收在望的产业,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聚宝盆”,承载着农民的幸福和希望。

近年来,栾川县深入贯彻洛阳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部署和“4+2”工作要求,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坚持富民导向,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着力擘画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

强化龙头牵引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步入栾川县合峪镇柳坪村蕙兰文化产业园,60栋现代化日光玻璃温室鳞次栉比,一群来自安徽、湖北、贵州和洛阳周边的兰友、客商,在兰花大棚之间穿梭,品评欣赏,现场交易。

当地培育蕙兰品种300余个、规模10万盆以上、带动12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年产值突破6亿元……如今,蕙兰产业已经在这里形成规模,“栾川蕙兰”也是洛阳市继“洛阳牡丹”之后第二个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林木花卉品种。园区也成为全国重要的蕙兰集散地,为乡村振兴、产业富民提供了新的路径。

如今,在园内,政府搭台、农户唱戏,技术培训、交易展示成为常态,还有许多农户通过寄养、代卖等方式分享着兰花产业的收益。按照边建设、边发展的模式,园区相继汇聚了周边县域和湖北、浙江等100多家养兰大户和乡贤进驻,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效应已经显现。

不止于此,以蕙兰为主题的展示交易中心、文化博览中心、主题高端民宿正在加快建设,高端民宿、电商直播等“蕙兰+”新业态迅速发展。接下来,将在2024年完成蕙兰文化产业园二期主体建设,2025-2026年建成国内最大的现代蕙兰文化产业园区,辐射带动1000余户群众参与产业发展。

栾川县农产品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受品牌不响、销售不畅等因素影响,一直是“藏在深闺无人识”,好产品换不来好价值。基于此,2017年栾川县委、县政府按照“生态、绿色、有机、安全”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借助栾川旅游优势,对全县农产品进行有效整合,打造了“栾川印象”农产品区域品牌,成功将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实现促农增收。经过多年运营,“栾川印象”品牌集结了当地1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生产加工线23条,发展扶贫基地27个,先后带动1751户脱贫户、5250人致富增收,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这些年,栾川县坚持产业特而精、布局聚而合,以产业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栾川印象”田园综合示范区和中药材、食用菌、蕙兰产业园“一区三园”建设,一体抓好招商运营、基地培育和联农带农,2023年带动全县食用菌规模超6000万袋,中药材面积突破30万亩,蕙兰产值达6亿元,“栾川印象”营收突破1.8亿元,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今年,栾川县又出台了坚持以富民为导向,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重点围绕食用菌、中药材、蕙兰、乡村旅游四大产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科技与改革驱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模范县,建设共富乡村。

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富民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走进栾川县合峪镇平凉河的食用菌产业园,147座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大棚分布在沿线的酒店、十八盘、杨沟门三个村,炕房、冷库、菌棒厂、展销中心、养菌车间一应俱全。目前正值平菇的收获季节,村民们穿梭于菌棒间进行采摘、装筐、搬运。

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带动了有能力有意愿的村民参与食用菌种植,让更多村民受益。合峪镇酒店村党支部书记吴志朋说:“就我们酒店村片区,目前有高标准大棚52座,种植香菇110余万袋。带动务工群众100余人,每人年增收5000元以上;带动种植户19户,年增收在3万元以上。”

栾川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在“特色”上做文章,在“优质”上下功夫,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生态优势打造成绿色农业价值优势,推动农业产业扩量提质增效,不断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将特色产业发展为富民产业。

在白土镇中药材产业园的连翘加工车间内,阵阵药香扑鼻而来,一条自动化烘干机上,工人正忙着加工刚从农户收购来的连翘。杀青、烘干、晾晒……车间内白色蒸汽袅袅升腾,一派繁忙场景。

“我们是今年入驻中药材产业园区的,目前已收购青翘60余吨,加工处理50余吨,晾晒20余吨。”栾川县丰苑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松峰说,“公司主动深挖市场,以白土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大量收购青翘进行加工,同时吸纳周边群众到公司务工,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栾川,这种能够带动群众致富的特色产业,比比皆是。

在位于冷水镇的高山特色产业园内,同样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以当地村民为主的工人们正忙着收辣椒、番茄等时令蔬菜。该村依托当地生态、气候、土壤等独特优势,采用“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发展高山蔬菜瓜果种植,在培育番茄、辣椒、黄瓜、草莓等蔬果的基础上,通过自主育苗、无土栽培草莓盆栽,并在网络平台直播出售,受到了广大消费者青睐,效益可观,在增加村集体收入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开启了一条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为了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栾川县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交通、水电等条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栾川还注重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养殖和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加快提档升级

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高地

花海、露营基地、爱情公路、中药茶饮、亲子休闲……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三川镇大红村的乡村游成为不少游客的出行首选,避暑热度不减,点燃夏日活力。

三川镇位于栾川的西大门,是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地。空气清新、气候凉爽,是妥妥的康养避暑胜地。为推动乡村“颜值”变产值,大红村因地制宜,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策划开展多种乡村旅游活动,引导游客领略四季不同的乡村风貌、风情、风味,通过活动的人气带动消费,让大红村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示范点。

走进大红村,远远望去,成片的百日草错落有致,迎风摇曳,以爱情为主题的路面彩绘,一路“甜蜜”地延伸,唯美而浪漫,“露营+火锅”的新玩法也吸引了很多年轻的消费群体前来打卡体验。“趁着假期来这里避避暑,看看风景,享受一下慢节奏的田园生活。”来自洛阳的游客开心地说道。

今年以来,三川镇加快文旅项目建设力度,在培育新型文旅产品上持续发力,汽车露营地、晴空花海、乡愁书院、中药茶饮体验馆、游客服务中心、爱情彩绘公路等项目先后落地见效,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业态,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让“好风景”变“好丰景”,为栾川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让当地的群众找到了就业增收的新路子。

“自从我们这里建了“花海”,我们这一片的住宿餐饮生意越来越红火,游客过来后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出门都是好风景,都更愿意来我们这住宿、吃饭,我们的收入比以前也翻了一番。”大红村留素客栈负责人董留记开心地说道。不仅仅是村里民宿发展得好,大红村的众多村民也都有了工作,实现稳定增收。

在庙子镇东沟,灰墙黛瓦、山明水秀,生态伏牛一号旅游公路串联起了东沟里的咸池、磙子坪、桃园、上沟四个村。在保持原有村庄肌理的前提下,进行民宿集群、旅游驿站、停车场建设,并对沿线特色民居、基础设施进行绿化、景观小品打造,建设春风柿集等项目,丰富文旅业态,通过打响庙子“白云·桃源里”休闲旅游度假区旅游IP,带动整个东沟沟域的文旅产业发展。

建设“一乡一沟域”“一沟一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带,是2024年栾川县委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通过乡村旅游扩量提质增效,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新突破,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提高产业综合效益,有效实现乡村升值、集体增收、农民共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栾川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共富理念驱动的乡村振兴新探索”在栾川即将找到答案。

>>链接

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深化县域经济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摘自《中共栾川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决议》

栾川水清岸绿生态美  张怡熙摄

栾川民宿余鹏飞摄

栾川县秋扒乡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内,农户正在采收香菇

李卫超摄

冷水镇的高山特色产业园内,工人正在给草莓苗浇水

张光辉摄

兰花爱好者观赏交易蕙兰

张怡熙摄

农旅融合助振兴(栾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