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罗先礼说:“我们坚持全县一盘棋,打通全县‘大动脉’,绘好乡镇‘水系图’,找准各村‘出水口’,全面提升水系连通工作,建设标准化沟渠,逐步打造田入沟、沟入渠、渠入河的农田排涝体系,发挥好农田水利设施防洪抗旱作用,实现农田水利设施常态化使用运行。”
“我们首先疏通皇姑河、清水河等主河道12条343公里,新建闸坝5座、维修涵闸45座,确保旱能浇涝能排。”郸城县农业农村局副科级干部孙伟说。
10月7日,虎岗乡乡道旁,挖机大口大口地吞吐清除淤泥,对路边过去狭窄的沟渠进行标准化“整形”改建。
“我们绘制了农田沟渠水系分布图,加大农田易涝点摸排,组织乡村干部、党员群众采取人机结合等方式,出动挖机300余台次,打通竹节沟31.16千米,铺设过路管道1200余米,修复主干道12处,提升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郸城县“沟相通、渠相连”提升行动作业现场,在现场指挥作业的虎岗乡党委书记何跃华说。
“相比过去的沟渠,现在沟渠加宽、加深了,斜坡可以防止沟渠塌陷。”何跃华说,“标准化改建后的沟渠横断面呈梯形,县乡沟渠底长1米、高1.5米、宽3.5米,田间沟渠横断面底长0.8米、高1.2米、宽2米。”
“聚焦‘哪里会涝,水往哪排’的关键点,还要找准各村的沟渠‘出水口’。”孙伟说,“我们通过征询村内‘老把式’的建议,摸清排水通道和出水口精准位置,合理规划。采取‘机械疏通沟渠+人工开沟’的方式,打造‘深挖沟、疏通渠、布网络’的农田纵横排水网,最终实现渠相通、沟相连,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流。”
“今年俺种了1300亩玉米,玉米水分含量达标,已经收获了。”胡集乡白楼村高标准农田里,今年40岁的种粮大户王雷指着自家玉米地旁边的革新河高兴地说,“现在一下暴雨,雨水立马通过田间的沟渠排到革新河里了,如今沟沟相通、渠渠相连,实现了田通沟、沟通渠、渠通河。”
“通过网格化排查,根据易涝点位排涝需要,全县打通竹节沟3516公里,新开挖田间沟、路边沟260多公里。”罗先礼说,“如汲水、吴台、虎岗等乡镇根据辖区水系流域走向,明确‘路线图’,积极对洪河、晋沟河等主要河道进行了清淤疏浚,并规范县乡道和田间道两侧沟渠标准,对沟渠进行加宽,确保河流、沟渠排水畅通。”
“我县持续推进水系连通工作,正在筹备‘沟相通、渠相连’现场观摩点评会。全县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积极谋划项目、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资金,加快补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短板,着力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罗先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