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
秋风秋雨入秋凉,又见秋山秋叶黄。岁月轮回倏尔去,问君可有备秋裳。老天无常,今秋不同往常,时序已入九月,过了寒露,方见第一场秋雨。唯愿秋雨如民所愿,该下则下,该停则停。
早晨醒来,慵懒地赖在床上,静静地听着窗外雨落护栏清脆的“吧嗒、吧嗒”声,空灵悠扬,氤氲开来。隐隐约约传来雨打树叶的“沙沙”声,恰似沙场点兵紧急集合时众兵小步快跑,急切而温柔。
雨,下了一夜。
听着秋雨,我在想,今年的秋雨为何这么金贵呢?为什么没有了缠绵呢?或许这就是正常的气象现象吧,属于秋天大旱。时代在前进,虽然秋旱,但挡不住丰收的脚步。
古代诗人词人为什么多喜欢秋雨而鲜有人喜欢夏雨呢?多半是因为夏雨的暴躁,一旦发作,暴雨倾盆,洪水肆虐,百姓怨声载道。而秋雨则不同,它淅淅沥沥悄无声息地钻入大地的怀抱,于无声处滋润万物。它不急不缓,柔柔的颇招人喜欢。于是,借秋雨抒发情怀就成为诗词咏唱的一大时尚。在历史长河中,歌颂秋雨的诗坛词坛巨星璀璨,辉耀千秋,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皆非凡人,皆有绝世佳作。
因为秋雨可爱,极易引发秋思。
在江南古镇,一位才女秋雨蒙蒙中撑着花伞,在石板路上踯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她懊恼不已,“悔教夫婿觅封侯”。
在巴蜀之地,一位南漂的北方汉子在“夜雨涨秋池”之时,与远在故乡的佳人相互思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只感慨道:“何当共剪西窗月,却话巴山夜雨时。”
现代作家余秋雨在《秋雨》中情系秋雨,表现得酣畅淋漓。“我喜欢在秋雨中扔掉伞,大胆地淋雨。秋天的雨凉丝丝的,像喝过薄荷茶,喉口的感觉,在秋雨中,一任淋洗,一种淡淡的凄凉,淡淡的忧愁像薄纱般蒙住心灵。时常在我忧愁时,淋到秋雨,会感觉它也如此忧愁,有个伴,心里也好受些。淋雨,让我全身解脱,零距离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它为我的思想增添美感,脑海中总会跳出一些诗文来点缀她;它为我的感情渲染色彩,心里常会跃出一些感受来修饰它。于是它便成了我心中独一无二的。”
听着窗外秋雨落下的声响,想起曾在巴蜀孜孜求知的同学,你们可好?当年同在大课堂上学习古诗词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在华发稀疏的教授带领下,我们津津有味地诵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寥寥数语,诗情画意。秋风,秋雨,秋思,秋意……
秋雨送秋凉,桂花送清香。
起床出门,感受雨后的馨香。
秋雨初歇,洗刷过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碧透。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在水面上慢悠悠地飘浮。远方的景致因为秋雨的洗礼,更显得五彩缤纷,金黄的银杏叶像极了扇子在舞动,太行红叶上残留的雨滴似珍珠般闪烁银光,浓绿的松柏更显出苍翠蓊郁。
世纪广场上人山人海,欢歌笑语。各色花篮组成不同的图案,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型花篮格外引人注目,拍照留念者争先恐后,络绎不绝。有老年歌唱队和少儿歌舞队各站广场一角,各自施展才艺,引无数观众驻足鼓掌喝彩,他们歌唱伟大的祖国,他们颂扬共和国伟大的建设成就。广场四周花圃里,桂花树上那朵朵金花,宛如初绽的笑颜,散发出清香,弥漫着整个广场,飘向远方。
秋雨,渲染了桂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