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老小’,敬老院里的老人其实跟孩子是一样的,我们在照顾他们的时候,不仅要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最重要的还要照顾好他们的情绪。”袁月芳说。
袁月芳(右)为老人铺被 孙婷 摄
上周的一天午后,冬日暖阳下,薛埠镇敬老院的一群老人们正喝茶聊天,一位身着红色毛呢的中年女子在为老人们倒水添茶和聊天,不时传来他们的说笑声……,这位女子就是薛埠镇敬老院的院长,被这里100多名老人称为“女儿”的袁月芳。
关怀老人,从细节入处
2015年3月,原薛埠敬老院的院长退休了,需要一位能干而有善心和爱心的人来接任院长的位置。一纸调令让袁月芳这名计生办的公务员来到了敬老院。初到敬老院,她就了解到敬老院设施陈旧,100多名老人有近一大半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软硬条件都必须提升才能给老人更好的晚年生活。10天后,她已详细地了解了敬老院的情况。及时向上申请,她奔走于各个部门筹措资金,不久后就凑足了35万元,改造了老旧线路,为105个房间全部配备了空调,消防设施也一步到位,老人们在敬老院里也能住得舒服。
敬老院里高龄的老人占比比较多,最大的已经95岁了,遇到老人去世,敬老院里没有专门体面的地方给去世老人的亲人及朋友来吊唁,为了给老人们保留最后的尊严,袁月芳又在临终关怀方面动起了脑筋,她在敬老院里专门开辟了一间灵堂,让去世老人的亲戚朋友能来吊唁,做最后的告别。
互助互帮
让每位老人有所为
敬老院里的老人年龄层次参差不齐,有年龄大生活不能自理的,有生病的,也有许多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还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敬老院里资金本来就不足,怎样才能用有限的资金让老人们过得舒坦,袁月芳又开始琢磨起来。最后她把老人们分成护理组、生产组、互助组以及后勤组,让年纪稍小的老人照顾生病不能自理的老人,这样既让生病的老人得到了较好的护理,也让帮助的老人有了成就感,生活也充实起来。74岁的徐锁金被分在了生产组,敬老院可以利用的空地上都被她带领着生产组的老人种满了各种蔬菜,敬老院里自己吃的蔬菜不仅不用买,还吃不掉。这不,徐锁金老人正带着生产组的老人们挎着竹篮、拎着镰刀麻利的把吃不完的青菜从地里采下来,正准备包馄饨呢。“你别看我74岁,我年轻的时候农活干的可漂亮了,现在要让我闲在这里养老,我还真不习惯,现在好了,到了生产组可以自己种菜,我们每个星期都能用自己种的菜包馄饨或者包子呢。”徐锁金边干活边笑着告诉记者。
学会倾听
让老人的情感有寄托
“‘老小老小’,敬老院里的老人其实跟孩子是一样的,我们在照顾他们的时候,不仅要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最重要的还要照顾好他们的情绪。这些老人们大部分都是没有儿女的五保户,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寂寞脆弱的,”袁月芳介绍说,“他们很多时候只是需要有人陪伴、听他们倾诉,我就把他们当成自己家的老人,再拿出点对待自己家孩子的耐心,经常带老人们在院子里喝茶聊天,听他们讲心事。”就是这样的情感交流,还促成了敬老院里的三对老人喜结连理,袁月芳像女儿一样在养老院里为这三对老人操办婚事,发喜糖喜烟,设喜宴,接受全院老人们的祝福,让他们感受到晚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