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人生的起点,总在异乡。
在金坛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来自天南地北,由于各种缘由,来到了金坛,从事着各行各业。临近春节,对于他们来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荡然无存,因为,他们早就爱上了这座城市。
温暖的第二故乡
“来金坛13年了,从来没有感觉自己是外地人,早就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在与纪曼的聊天中,她毫不掩饰自己对金坛的感情。
纪曼是安徽亳州市利辛县人,2003年,在家乡人的带领下,纪曼和丈夫王永来到金坛,纪曼在服装厂打零工,丈夫王永做起了废品收购生意。
“那时候条件好艰苦,都舍不得租房子,在农贸市场门口睡了一个多月。”回忆当时刚来金坛的场景,纪曼历历在目。
不甘于现状的小夫妻,在来金坛的三年后做起了水果生意,先是在春风菜场摆了个小摊。“只要能吃苦,就一定能改善生活。每天早晨4点,一家人就起床了,到常州凌家塘去批发水果。”
“我们诚信经营,不欺诈,常常让利给顾客。”纪曼的水果生意和口碑越来越好,留住了许多老顾客。
如今夫妻俩租了店面房,在纪曼的水果店里,记者细数了一下,供应的水果种类已达几十种,牛油果、车厘子、红心火龙果这类进口水果应有尽有。纪曼还发现了新的市场,开始引进榴莲酥、樱桃蛋卷等进口水果加工产品。
“如今,市民的果盘子越来越新鲜丰富,生活也越来越多姿多彩。”感叹的同时,纪曼自己的生活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双儿女也在金坛上学,和当地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
在纪曼感受到自家变化的同时,丈夫王永更多感受到了金坛的变化,王永告诉记者,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金坛现代化交通快速发展,拉近了金坛与周边城市的距离。现在到常州凌家塘去批发水果,走金武快速路比原来时间节约一半,有时候为了使店里水果品种更多,都到浙江嘉兴去批发,早上过去,中午就能回来,另外,金坛道路两侧的现代化工厂也越来越多。“如果以后不做水果生意,我就到工厂里去上班,金坛的企业多了,我们的就业机会也就多了。”对于未来,王永充满信心。
这些年,纪曼夫妇很少回安徽老家过春节,“我虽然不是出生在金坛,但随着这么多年在这座城市生活下来,这里就是我的家!”纪曼动情地说。
在谈到新年愿望时,夫妻俩都表示,再辛苦几年,在金坛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让我流连忘返的金坛
“把这10枝玫瑰再配上一些百合就更好看了。”春节前一天,记者来到了市区一家花艺盆景店,张玲正在忙着招呼顾客。
店里花香四溢,春意盎然,让人心情愉悦。
“现在,节日期间送鲜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生意格外红火,所以春节期间我们不休息。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是能把金坛的春节装点得更美丽,我心里就很高兴。”张玲开心地说。
与纪曼夫妇不同,张玲选择金坛是慕名而来。学习园艺专业的张玲对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金坛早有耳闻,一毕业她就来到了金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金坛人越来越重视生活的品质,对鲜花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金坛的鲜花店也因此“遍地开花”。看到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两年前,她开了这家花艺盆景店。从此,这位美丽的姑娘就天天与美丽的鲜花为伍了。
“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也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和金坛人的热情。”张玲表示,由于刚开始缺乏实践经验,有些品种的花拿回来总是落蕾。那时候她经常到花鸟市场去拜师学艺,并和好多店主成为了好朋友。
今年春节,虽然照样无法回家,但为了能与家人团聚,她的父母和兄弟特地从甘肃赶到金坛。张玲表示,春节期间,她会抽时间陪父母逛逛金坛,让父母亲身感受金坛的美丽。
记者感言:随着滨湖新城开发建设和金沙老城改造更新,金坛城市越大,所需要的劳动力就越多样化。不同人群集聚,这本身就是城市繁荣度、生命力的体现。城市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并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坛,就是这样一个文明、开放、包容、温暖的城市。这些年,来金坛创业的企业家越来越多,来金坛就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来金坛打工的农民工兄弟也越来越多。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实现在苏南板块快速崛起”的奋斗目标,相信,在这一轮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金坛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笑迎八方客商,共谋发展,奋力加速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