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依依、绿水掩映下的仙姑村,比平时多了几分春色与喜气。2月4日,“立春”。谚语曰,“春打五九尾,家家啃猪腿。”“梦乡村,过大年”好戏开场,一场民俗与非遗文化饕餮大餐拉开帷幕:东浦丝弦锣鼓、巨村龙灯、金坛马灯、指前鱼灯、谈庄秧歌、金坛空竹……
“阿婆,每年乡村过大年,您都给我们带来欢乐。”70岁的华召娣是“抬花轿”中的媒婆,是我寻访的第一位仙姑。她丈夫原先是西阳中学老师,退休后他俩在食堂烧饭,空余时间跳广场舞。“新农村建设好呀,我们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阿婆脸上一颗“媒婆痣”,手握一杆烟枪,左摇右摆全身上下是喜气。
“闪开,闪开!”这时,指前鱼灯游了过来。苗苗是我寻访的第二位也是最小的仙姑。一大早,她就与丝弦锣鼓队的爷爷们坐车赶到仙姑村。“爱上马灯,是从三岁开始的。”苗苗今年10岁。她说,此次他们几十人参演。说起指前鱼灯她津津有味,指前鱼灯表演以“鱼”为道具,每年春节前,爷爷就用竹篾或铁丝做鱼骨支体,外裹鱼皮彩布,内装灯饰做成各种象形“鱼”状。鱼灯特别受到小朋友喜爱,因此她与几个小伙伴积极参与,扮成了“鱼”、“虾”、“蟹”、“蚌”等水族,走起路来就像在水中不停游曳,俏皮可爱。
“卖包子罗,又大又香的包子。”一阵香味扑鼻而来。52岁的凌留花是我寻访的第三位仙姑。几天前,她就开始张罗包心,青菜的、荠菜的、糯米的、萝卜丝的。2月4日,她整整忙了一晚,40笼1000多只包子被外地游客一抢而光。
“2008年,仙姑村被评为全省农家乐专业村,每年游客达5万人,村内境月池、农家屋、生态园,周围景区茅山三清观、元阳观、崇寿观,乾元观、海底水库等,形成吃、住、玩为一体的休闲格局。”一旁的李娟接过话头。
李芸、李娟姐妹在仙姑村工作,一早就到现场组织协调。李芸说,仙姑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形成道路两旁树成廊、河堤两岸树成行、房屋河塘相交错、农家长廊好风光的景观,尤其投资2亿多元的一号农场,结合茅山、乾元观、海底水库形成T字型的旅游路线。每到节假日,仙姑村农家乐入住率与日俱增,老百姓分享到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农业带来的红利。
“来,尝一尝仙姑做的包子!”凌留花塞过一只包子,“只要你们到仙姑村来,我们定会拿出最好的仙姑咸猪蹄、茅山老鹅、炖鸡蛋、野山菇等待客。”
“看吧,那边正热闹着呢!”顺着凌留花的手势,家家张灯结彩,户户挂满红灯笼,处处挂满茅山老鹅,宰杀年猪、炒糙米、做芝麻糖……
“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春江艺术团的李锁兰,是我寻访的第四位仙姑。
“团里多为中老年人,但大家一听说仙姑过大年,个个热情高涨。为了此次表演,克服年龄和天气寒冷等因素,连续多日排练,组织了大小腰鼓队参演,红红的腰鼓和绸缎多喜庆呀。”李锁兰说,春江艺术团经常参加广场月月演、全民健身日、广场舞比赛等并屡屡获奖。
“在仙姑村,我们好像回到了童年,找到原来的年味。”王梅芳是我寻访的第五位仙姑。作为一名志愿者,她就与30多名志愿者一早赶到现场,做好入场引导、秩序维护、咨询服务等工作。繁忙的身影,流动的红马甲,成为现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仙姑村,我感受到满满的年味,好像又年轻了许多。”与她一样,55岁的胡敏从县丝绸公司退休,从她脸上丝毫找不到岁月的痕迹,一早也来当志愿者。
“金坛,我又回来啦!”央视七套主持人点点,是我寻访的第六位仙姑。她激动万分,“仙姑村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提名奖名副其实,连续四年在仙姑旅游风情小镇举办乡村过大年,积累了人气,增添了喜气,仙姑旅游风情小镇必将成为常州及周边地区感受年味的首选之地。”
记者感言:连续几届乡村过大年,我都参加。每一次,都有不同收获与感受。而今年,与其说参加乡村过大年,不如说是一次寻访仙姑之旅。梦乡村,过大年。品年味,访仙姑。车子在前进,村子在后退,而锣鼓声余音绕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蓦然回首,王安石诗境在眼前,仙都金坛、养生家园,人勤春来早,胜景处处是,年味日日浓。
本报记者蒋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