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记忆,传统的魅力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693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2-16

过年的记忆,传统的魅力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将金坛大地装扮的银装素裹。雪花催促着时间的步伐,转眼新春佳节又到了。“年廿八洗邋遢,年三十行花街,年初二回娘家,年初七过人日……”每个地方的春节都有各自的讲究和民俗,金坛这座江东福地当然也不例外。吃完腊八粥,“年”似乎就来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忙活起来,打扫屋子、准备年食、杀猪宰羊、剪窗花贴春联,以最美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

“我们小时候,过年可热闹了,用你们年轻人的话来说,就是非常具有仪式感。”方国庆说。今年53岁的方国庆,是土生土长的金坛人,他用地道的金坛方言讲述起金坛的春节:“过年前呢,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刻窗花贴春联。”正所谓“剪花疑始发,刻燕似新窥”。这几天,在方国庆的家中,他的母亲张奶奶在教孙女剪窗花,大红纸上栩栩如生的喜娃、花鸟鱼虫等吉祥图案,带着百姓们朴素的新春夙愿,贴在大门上、窗户上、白墙上,远远望去便是一派红红火火的热闹景象。

“过去到了大年初一,会有舞狮队到每家每户中,在院子里走上一圈。还会有艺人唱春歌,讨点春节的彩头”,张奶奶回忆道。唱春又叫送春,是过去金坛乡村流行的一种文艺活动,艺人们两人搭档走过乡间小路,一鼓一锣,一唱一和,给户主们送上新春的祝福,户主们也会回赠给他们一些钱或者食物。

在指前镇芦家村,鱼灯表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早在清末当地送春艺人的唱本里,便有关于指前鱼灯的内容。据说原来芦家村没有人,都是芦苇,后来外地来了一个捕鱼的人,在这里住下来了。两年以后,捕鱼人溧阳一个亲戚也搬过来了。有一年,两人捉不到鱼,有人点拨他们,要祭拜鱼神,他们就自己做了鱼灯,跳鱼灯舞,求一个风调雨顺。此后,越来越多的人搬到村里来,村子也越来越兴旺。鱼灯包括了10种河鱼,还包括了捻伞、排灯、花篮、花船、河蚌等20种道具,小鱼都是孩子来扮演,而排灯、捻伞等花力气的角色就由大人来演。鱼灯表演一场走完差不多要一个多小时,鱼灯要头动、尾巴摇,就好像真的鱼儿在水里那样不停的游,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与鱼灯相似,在指前镇庙圩村也有跳马灯的习俗。这个古老的传统民俗,起源于溧水、溧阳一带,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正月前,村民们便开始着手扎起纸马,按照旧日里的习俗,村民们带着新春祈福热热闹闹的闹上一个月,格外喜庆。

家住直溪镇的朱秀雨今年大四,她听说今年东方盐湖城举办首届民俗文化旅游节,会有舞龙表演,便邀请了自己的大学室友到东方盐湖城去观看直溪巨龙。“过去老家到了元宵节,就有舞龙队伍,一般都在村子的广场上,需要比较开阔的地方,龙的队伍比较长嘛!”一路上,朱秀雨都在向室友们介绍着金坛直溪巨龙。相传元末明初时,为求太平盛世,刘伯温引导巨村人兴起“龙会”,以舞龙娱神娱人,以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此后代代传延。直溪巨村舞龙的历史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了。直溪巨村的舞龙源于巨村,因龙身大而特长,故又称巨龙。经过历代传承改进,现在所舞的巨龙每节为2米,最长的龙身有100节,全长有200多米,需100多人协同表演。

“直溪巨龙还曾被朱元璋御笔钦赐‘巨龙巨也’”,朱秀雨自豪地向室友们介绍,2010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晚上在东方盐湖城民俗灯会现场,朱秀雨与室友们直击了直溪巨龙的重头戏“火龙”出场,高温的铁水溅起高高的钢花,巨龙就在璀璨的铁水中游走盘旋,“火龙钢花”的震撼影像引起场外游客们的阵阵惊叹。

本报记者 李蕾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金坛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晨风路61号   邮编: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