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荷花灯吸引了人们的眼球,颜色鲜艳、七彩斑斓,好看极了。一辆三轮车,两张小板凳,一条LED灯带上系着六七盏精美的荷花灯,这就是孙龙的摊位,虽不是紧靠市中心路段,但人气却丝毫不减……
孙龙的手工荷花灯吸引市民驻足欣赏
小朋友对荷花灯爱不释手
细看这盏荷花灯,花瓣是像火一样的大红色,一层一层地叠起来,像是一条漂亮舞裙。灯沿上配着嫩嫩的粉色、黄色、蓝色、紫色的花骨朵,七彩线般的流苏自然地垂下来,漂亮极了。微风袭来,花灯随风轻摇,花瓣轻颤,像是一位荷花仙子在翩翩起舞!
花灯串起翁婿情
正月初十,街上卖灯的小贩零零散散、错落有致,热闹但不拥挤。在阵阵叫卖声中,街道边手工制作的传统荷花灯吸引了人们的眼球,颜色鲜艳、七彩斑斓,好看极了。一辆三轮车,两张小板凳,一条LED灯带上系着六七盏饱满的荷花灯,这就是小商贩孙龙的摊位,虽不是紧靠市中心路段,但人气却丝毫不减。
“荷花灯怎么卖?”顺着小朋友指着的方向,一位中年妇女停下了脚步,仔细端看一番后询问起价格。见有买家询问,顾不得头上还戴着小小的状元帽,孙龙利落地走上前,操着一口普通话,答道:“您要的这款是纯手工制作的,大的35块,小的28块钱。”
“这么贵?小的25元卖一个吧?”
“我们是小本经营,这价格在金坛已经是最低了,放在南京夫子庙那里卖,起码50块钱呢,金坛仅此我一家!”
“便宜点吧,你看这荷花灯……”
在一番讨价还价后,两人最终还是以28元的价格成交,卖家孙龙赠送了她两支蜡烛。他小心翼翼地取下一盏荷花灯,系在一根筷子长短的棍子上,弯腰递给了小朋友。
“我最怕金坛人砍价了。”孙龙这才想起脱下状元帽,解释道:“虽然在金坛待了几年,但是金坛话却还是勉强能听懂。”
原来,孙龙是安徽人,11年前成了金坛女婿。他的这门手艺还是跟岳父刘国华学来的。在孙龙第一次上门时,看到准岳父家中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手提荷花灯,种类多样,栩栩如生,便半开玩笑地让准岳父教他。
刘国华从小耳闻目染,父辈、祖辈们在每年元宵节前夕在家中制作花灯的情景,小时候兄弟三人每人手提一盏纸花灯在大街小巷跑来跑去的情景,其乐融融,一直令他印象深刻。他自然也对这个同样想学扎花灯的准女婿孙龙心生好感,当即就手把手地教他。
花灯的材料看似简单,主要是竹和纸,但制作工艺繁琐,要做好这活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扎骨架、糊底、装饰,直到成形,一盏荷花灯,最简单的也得认认真真地做上半天,“高档”一点的,没有七八天是完不成工的。
在刘国华家中,至今还保存着一家人齐心合作的“花魁”,足有80公分,1公斤重,前前后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制作而成,但是“乐在其中”。制作工艺中,尤其是“皱纸”一项,是花灯制作的绝活。以前,纸张要“皱”成“莲叶”,需要亲自一层层叠出来,费神又费力。如今用专门的模型压一压便形成了皱纸,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孙龙越学越认真,越认真手艺越好,刘国华越看这个准女婿越喜欢,便答应了女儿的婚事。婚后,正如荷花灯寓意“和和美美”一样,这一家人生活得和美辛福。孙龙至今都笑言,是荷花灯让他与岳父一家心更近、情更浓。
市场俏销“孙琳记”
一直以来,孙龙都在南京上班,也只有利用每月集中休息的几天回金坛跟着岳父学习制作。看到每年开春时南京夫子庙元宵节灯会上,全国各地的灯会大集展,他开始利用时机,在灯会上展示销售自家的荷花灯,顺便也向其他花灯制作者取经。至于对荷花灯情有独钟,则是因为荷花灯寓意“和和美美”,而且是每年灯市上必备的传统产品,有着稳定的市场行情。
但是一盏、两盏甚至数十盏的荷花灯,在这样一个大灯会上显得微不足道,并不能抵挡市民们的购买热情,所以在每年的中秋节后,孙龙一家就得为夫子庙元宵节灯会张罗。这几年由于刘国华年纪大了,手发抖,眼睛看不清楚,孙龙成为了荷花灯主要制作者。按照惯例,今年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近千盏荷花灯送至灯会上展销。
孙龙选择在金坛摆摊,这样的实践源于几年前全家外出的一次经历。有一年元宵节晚上,孙龙和妻子、儿子一起上街游玩,儿子手上提着的荷花灯吸引了路人眼球,不少路人询问是在哪里买来的,在得知是他们自己手工制作的,便要出价买下来。磨不过路人的喜好,孙龙就以40元的价格出卖了。当时回家后,他们家人一番合计,决定下一年元宵节多制作一些花灯留在金坛销售。
时代在不断变化,人们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多年前,由于塑料灯笼的出现,传统花灯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可近一两年来,市面上又开始席卷了一场手工艺品之风,花灯不再仅仅是元宵节孩子把玩的玩具,更多的是一件件家中的装饰品、艺术品。
这几天,荷花灯的销售业绩不错。看多了声光电元素加入的塑料灯笼的市民,对于市场上出现的具有传统特色的荷花灯青睐有加。而连续几年在金坛、南京市场试水,也让孙龙对自己的荷花灯更有信心。
虽然每年只有一两个月的销售期,辛苦了一年,挣的钱却不多,但无论在南京还是金坛,当看到雅致精巧的荷花灯被人兴高采烈地买走,孙龙喜笑颜开,他希望这些花灯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给人们传递和美幸福感。
“孙琳记”,是孙龙给自家起的花灯名号。“孙”,是他的姓氏,“琳”,则琳琅满目也。按他的说法,以后岳父老刘家的荷花灯就由他孙龙继承下去了。在他的传授下,11岁的儿子也是手工制作的小能手,每年都亲手做一个小巧的荷花灯来欢度元宵。
本报记者 陈玲